搜索
首页 《十月一日》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意思:夜郎溪天暖,白帝峡风寒。

出自作者[唐]杜甫的《十月一日》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南方瘴气弥漫的诗,作者通过细腻的描绘,展现了南方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 首句“有瘴非全歇,为冬亦不难”描绘了瘴气并未完全消散,但随着冬季的到来,瘴气也并不那么可怕了。这里的瘴气,通常指的是南方热带雨林中的湿热之气,对人的健康有极大的危害。然而,作者却以一种乐观的态度看待瘴气,认为瘴气虽然依旧存在,但随着季节的变化,人们也不再那么畏惧它。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两句描绘了南方独特的自然环境。夜郎溪和白帝峡都是南方瘴气弥漫的地方,但随着冬季的到来,溪水开始温暖,峡风也变得寒冷。这种描绘展现了南方气候的多样性,也体现了作者对南方自然环境的深入了解。 “蒸裹如千室,焦糟幸一柈”两句描绘了南方特有的食物——蒸包子和焦糟团。作者用“千室”来形容蒸包子的数量之多,用“一柈”来形容焦糟团的大小。这种食物的描绘展现了南方独特的饮食文化,也体现了作者对南方生活的热爱和尊重。 最后两句“兹辰南国重,旧俗自相欢”则表达了作者对南国特殊节日的喜爱和庆祝之情。南国在这个特殊的季节里,人们欢庆着节日,延续着古老的习俗。这不仅体现了南国人民的热情和团结,也展现了作者对南国文化的理解和尊重。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细腻的描绘和生动的语言,展现了南方独特的自然环境和人文风情。同时,作者以乐观的态度看待瘴气,对南国饮食文化和特殊节日的喜爱和庆祝之情也体现了他的文化认同和情感共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有瘴非全歇,为冬亦不难。
夜郎溪日暖,白帝峡风寒。
蒸裹如千室,焦糟幸一柈。
兹辰南国重,旧俗自相欢。
作者介绍 杜甫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汉族,本襄阳人,后徙河南巩县。自号少陵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称“李杜”。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他杜少陵、杜草堂。

杜甫创作了《春望》《北征》《三吏》《三别》等名作。乾元二年(759年)杜甫弃官入川,虽然躲避了战乱,生活相对安定,但仍然心系苍生,胸怀国事。虽然杜甫是个现实主义诗人,但他也有狂放不羁的一面,从其名作《饮中八仙歌》不难看出杜甫的豪气干云。

杜甫的思想核心是儒家的仁政思想,他有“致君尧舜上,再使风俗淳”的宏伟抱负。杜甫虽然在世时名声并不显赫,但后来声名远播,对中国文学和日本文学都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杜甫共有约1500首诗歌被保留了下来,大多集于《杜工部集》。

关键词解释

  • 白帝

    读音:bái dì

    繁体字:白帝

    意思:
     1.古神话中五天帝之一,主西方之神。
      ▶《周礼•天官•大宰》“祀五帝”唐·贾公彦疏:“五帝者,东方青帝·灵威仰,南方赤帝·赤熛怒,中央黄帝·含枢纽,西方白帝·白招拒,北方

  • 夜郎

    读音:yè láng

    繁体字:夜郎

    英语:Yelang

    意思:汉时我国西南地区古国名。在今贵州省西北部及云南、四川二省部分地区。
      ▶汉·司马相如《难蜀父老》:“今罢三郡之士,通夜郎之涂,三年于

  • 风寒

    读音:fēng hán

    繁体字:風寒

    短语:舌炎 汗脚 胆囊炎 高血压 喉炎 猩红热 结膜炎 蛋白尿 夜游 下疳 马鼻疽 坏疽 皮肤病 白血病 咽喉炎 血友病 胃穿孔 胃溃疡 尿毒症 动脉硬化 麻疹 软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