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丁隐君歌》 自言逋客持赠我,乃是钱塘丁翰之。

自言逋客持赠我,乃是钱塘丁翰之。

意思:说自己欠客人拿着送给我,这是钱塘人丁翰的。

出自作者[唐]陆龟蒙的《丁隐君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个华阳道士南游归来,手中持有半卷青萝衣,自称是逋客赠送给他的,而这位逋客就是钱塘的丁翰之。诗人通过道士之口,描绘了丁翰之家乡的山水奇秀,草堂、老树、龙泓、秋石等景象生动鲜明。同时,也描绘了当地的生活风貌,儿童与猿狖混杂,果熟霜浓,呈现出一种原始自然的生活状态。 接着,诗人描述了去年黄寇猖狂,官军解散,城市奔迸,丁翰之只能以枯松塞住圭窦的困苦经历。通过与丁翰之的再次相遇,诗人发现他已经沦为卖文为生的文人,一文不值,生活十分落魄。最后,诗人呼吁丁翰之不要再隐姓埋名,应该重新寻找自己的出路。 整首诗情感真挚,描绘细腻,通过对丁翰之的经历和家乡风光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和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悟。同时,诗中也透露出对社会动荡和人生坎坷的忧虑和关切。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华阳道士南游归,手中半卷青萝衣。
自言逋客持赠我,乃是钱塘丁翰之。
连江大抵多奇岫,独话君家最奇秀。
盘烧天竺春笋肥,琴倚洞庭秋石瘦。
草堂暗引龙泓溜,老树根株若蹲兽。
霜浓果熟未容收,往往儿童杂猿狖。
去岁猖狂有黄寇,官军解散无人斗。
满城奔迸翰之闲,只把枯松塞圭窦。
前度相逢正卖文,一钱不直虚云云。
今来利作采樵客,可以抛身麋鹿群。
丁隐君,丁隐君,叩头且莫变名氏,即日更寻丁隐君。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陆龟蒙(?~公元881年),唐代农学家、文学家、道家学者,字鲁望,号天随子、江湖散人、甫里先生,长洲(今苏州)人。曾任湖州、苏州刺史幕僚,后隐居松江甫里(今甪直镇),编著有《甫里先生文集》等。他的小品文主要收在《笠泽丛书》中,现实针对性强,议论也颇精切,如《野庙碑》、《记稻鼠》等。陆龟蒙与皮日休交友,世称“皮陆”,诗以写景咏物为多。

关键词解释

  • 钱塘

    读音:qián táng

    繁体字:錢塘

    意思:(钱塘,钱塘)

     1.见“钱塘江”。
     
     2.亦作“钱唐”。古县名。地在今浙江省。古诗文中常指今杭州市。
      ▶《史记•秦始皇本纪》:“过丹阳,

  • 乃是

    读音:nǎi shì

    繁体字:乃是

    英语:to be

    意思:
     1.却是。
      ▶南朝·宋·刘敬叔《异苑》卷六:“树(秦树)低头急去数十步,顾其宿处,乃是冢墓。”
      ▶《二刻拍案

  • 逋客

    读音:bū kè

    繁体字:逋客

    意思:
     1.逃离的人。
      ▶南朝·齐·孔稚珪《北山移文》:“请迴俗士驾,为君谢逋客。”
     
     2.避世之人;隐士。
      ▶唐·司空图《光启丁未别山》诗:“此去

  • 持赠

    读音:chí zèng

    繁体字:持贈

    意思:(持赠,持赠)
    持物赠人。
      ▶宋·欧阳修《乞药呈梅圣俞》诗:“谓此吾家物,问谁持赠公。”
      ▶清·龚自珍《己亥杂诗》之三•六:“家园黄熟半林柑,抛向筠笼载两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