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余商卿栀子花》 捍不求知色自然,朝来何许雪华鲜。

捍不求知色自然,朝来何许雪华鲜。

意思:捍卫不要求知道颜色自然,朝来哪里雪华鲜。

出自作者[宋]刘过的《咏余商卿栀子花》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清新自然、富有禅意的语言,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景象,以及作者在此时此地的心境。 首句“捍不求知色自然,朝来何许雪华鲜。”直接切入主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之美的欣赏。雪花的洁白无瑕,不需人工雕琢,自有其天然之美,正如人生中的许多事物,无需刻意追求,自然会展现其美好。早晨的雪景新鲜艳丽,让人赞叹大自然的神奇。 “如行佛国参知识,未嫁仙姿益净娟。”这两句运用了象征的手法,将雪花比作未嫁的仙子,洁净而清秀。行走在佛国世界,参悟生命的智慧,这样的比喻既表达了作者对雪花的赞美,也寓含了对人生的深刻理解。 “梅子已黄犹夜雨”一句,描绘了梅子已经成熟,但仍带着些许雨露的景象,给人一种丰满而湿润的感觉,进一步丰富了春天的气息。 “地卑山近征衣润,不费熏炉一炷烟。”这句描绘了作者所处的地理位置,土地低洼,山峰临近,因此春雨过后,衣服容易潮湿。然而,有了炉火旁的一炷香烟,就不再需要担心寒冷。这句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淡定与从容,即使环境艰苦,也能找到温暖和希望。 整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冬末春初的景象,通过对雪花的赞美,表达了作者对自然、人生的理解。同时,诗中也流露出作者对生活的淡定与从容,以及对大自然的敬畏和欣赏。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值得细细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捍不求知色自然,朝来何许雪华鲜。
如行佛国参知识,未嫁仙姿益净娟。
梅子已黄犹夜雨,客游方倦作春眠。
地卑山近征衣润,不费熏炉一炷烟。
作者介绍
刘过(1154~1206)南宋文学家,字改之,号龙洲道人。吉州太和(今江西泰和县)人,长于庐陵(今江西吉安),去世于江苏昆山,今其墓尚在。四次应举不中,流落江湖间,布衣终身。曾为陆游、辛弃疾所赏,亦与陈亮、岳珂友善。词风与辛弃疾相近,抒发抗金抱负狂逸俊致,与刘克庄、刘辰翁享有“辛派三刘”之誉,又与刘仙伦合称为“庐陵二布衣”。有《龙洲集》、《龙洲词》、明毛晋汲古阁《龙洲道人诗集》

关键词解释

  • 雪华

    读音:xuě huá

    繁体字:雪華

    意思:(雪华,雪华)
    见“雪花”。

    解释:1.见\"雪花\"。

    造句:暂无

  • 朝来

    读音:zhāo lái

    繁体字:朝來

    意思:(朝来,朝来)
    早晨。
      ▶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简傲》:“西山朝来,致有爽气。”
      ▶元·顾德辉《青玉案》词:“晴日朝来升屋角,树头幽鸟,对调新语,语罢双

  • 何许

    读音:hé xǔ

    繁体字:何許

    英语:what; what kind of

    意思:(何许,何许)

     1.何时。
      ▶三国·魏·阮籍《咏怀》诗之十一:“良辰在何许?凝霜霑衣襟。”

  • 求知

    读音:qiú zhī

    繁体字:求知

    短语:求爱

    英语:learn

    意思:
     1.探求知识。
      ▶邹韬奋《抗战以来》二二:“在抗战期间,中国千万青年对于求知的无比

  • 华鲜

    引用解释

    鲜艳;鲜美。 南朝 宋 谢灵运 《山居赋》:“水草则萍藻蕰菼,雚蒲芹蓀……虽备物之偕美,独扶渠之华鲜。” 唐 韦应物 《观早朝》诗:“煌煌列明烛,朝服照华鲜。” 唐 康骈 《剧谈录·洛中豪士》:“ 乾符 中, 洛中 有豪贵子弟,承藉勋荫,物用优足……饮饌华鲜,极口腹之欲。” 宋 刘过 《忆鄂渚》诗:“我离 鄂渚 已十年, 吴 儿 越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