饱食太他心自愧,封章不隔九天高。
意思:饱食太他心中惭愧,封章不隔九天高。
出自作者[宋]程公许的《夏早奉诏余杭疏决归上封事》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表达对当前社会现象的深刻思考和对未来的希望。
首联“桑林忱祷极焦劳,奉诏宽刑辍省曹”描绘了作者在处理政务时的艰辛和努力,表达了他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桑林,相传为商汤祷雨的地方;忱祷,即恳诚祷告。作者通过“极焦劳”表达了他付出的努力和艰辛,而“奉诏宽刑”则表明他为了国家和人民,放弃了某些个人的利益。
颔联“玉食不怡先损己,璇穹何忍尚屯膏”则表达了作者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玉食,指美食;怡,快乐。作者通过“玉食不怡”表达了他在处理政务时,先己后人的精神,体现了他的高尚品质。璇穹,指美好的天穹;屯膏,指艰难困苦。作者通过“何忍尚屯膏”表达了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和痛心。
颈联“运河今乃通车辙,眢井谁能举桔槔”描绘了作者对国家发展的期望和对人民生活的关注。运河,指古代沟通南北的大运河;车辙,指车轮留下的痕迹;眢井,指废弃的井。作者通过“通车辙”表达了对国家发展的期望,通过“谁能举桔槔”表达了对人民生活的关注。
尾联“饱食太他心自愧,封章不隔九天高”则表达了作者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望。饱食,指丰盛的食物;太他,即太他之治,指尧舜时代人民丰衣足食、和乐融融的社会景象;作者通过“饱食太他”表达了自己对那个时代的向往和对当前社会现实的反思。封章,指密封的奏章;九天高,形容极高。作者通过“自愧”表达了自己对自己的反思和自责,而“封章不隔”则表明他希望自己的意见能够被高层听到,“九天高”则表达了他的期望和信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和人民的深深关怀,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社会现实的无奈,对自己行为的反思和对未来的希望。它提醒我们要关注民生,关注国家发展,反思自己的行为,以期达到更好的社会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