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杂兴十首》 曾忝开元供奉班,君恩全护放还山。

曾忝开元供奉班,君恩全护放还山。

意思:曾任职开元供奉班,你的恩情全护放回山。

出自作者[宋]刘克庄的《杂兴十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通过对自己被放还山,不再参与朝政的描述,表达了诗人对过去荣耀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无奈。 首句“曾忝开元供奉班,君恩全护放还山”描绘了诗人过去的辉煌,他曾是开元时期的供奉班成员,得到了皇帝的全面保护和恩宠。然而,第二句“诸公纵欲俎豆汝,老子安能笔砚间”却揭示了现实的不如意。尽管有人想要推荐他,让他继续在政治舞台上发挥,但诗人却无法再拿起笔砚,继续他的文学创作生涯。 第三句“试拂毛锥嗟已秃”描绘了诗人的无奈,他试图拿起毛笔,但却发现自己的笔已经秃了,无法再写出过去的辉煌。第四句“便扶灵寿亦何颜”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迷茫和不安,他即使拿起灵寿的拐杖,又能有什么样的颜面呢? 最后两句“回头猿鹤休相笑,犹胜周颙去不还”是诗人的自我安慰和自我激励。他告诉自己不要被猿鹤嘲笑,他宁愿像周颙一样离开朝堂,追求自由自在的生活。这表明诗人虽然对过去的生活感到怀念,但对未来的生活仍然抱有希望和期待。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过去生活的怀念和对未来生活的无奈,通过描绘自己的经历和感受,展现了诗人的内心世界和对生活的态度。这首诗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忝开元供奉班,君恩全护放还山。
诸公纵欲俎豆汝,老子安能笔砚间。
试拂毛锥嗟已秃,便扶灵寿亦何颜。
回头猿鹤休相笑,犹胜周颙去不还。
作者介绍
刘克庄(1187年9月3日—1269年3月3日),初名灼,字潜夫,号后村,福建省莆田市人。南宋豪放派诗人、词人、诗论家。

初为靖安主簿,后长期游幕于江、浙、闽、广等地。诗属江湖诗派,作品数量丰富,内容开阔,多言谈时政,反映民生之作,早年学晚唐体,晚年诗风趋向江西诗派。词深受辛弃疾影响,多豪放之作,散文化、议论化倾向也较突出。

作品收录在《后村先生大全集》中。程章灿《刘克庄年谱》对其行迹有较详细考证,侯体健《刘克庄的文学世界》展现了其文学创作各个方面,探索精微。

关键词解释

  • 开元

    读音:kāi yuán

    繁体字:開元

    英语:Katyuan

    意思:(开元,开元)

     1.开始新的纪元。
      ▶《汉书•李寻传》:“汉兴至今二百载,历纪开元,皇天降非材之右,汉国再

  • 放还

    读音:fàng hái

    繁体字:放還

    意思:(放还,放还)
    释放回家。
      ▶《周书•明帝纪》:“及诸村民一家有犯,乃及数家而被远配者,并宜放还。”
      ▶《水浒传》第四七回:“二位放心,我这封亲笔书去,少刻定

  • 供奉

    读音:gòng fèng

    繁体字:供奉

    短语:养老

    英语:oblation

    意思:I
    供给;奉养。
       ▶《汉书•王莽传中》:“秦为无道,厚赋税以自供奉,罢民力

  • 还山

    读音:hái shān

    繁体字:還山

    意思:(还山,还山)

     1.致仕;退隐。
      ▶南朝·梁·沈约《桐柏山金庭馆碑》:“末自夏汭,固乞还山。权憩汝南县境,固非息心之地。”
      ▶宋·刘克庄《水调歌头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