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冲虚观》 三千六百丈罗浮,来今往古得仙游。

三千六百丈罗浮,来今往古得仙游。

意思:三千六百丈罗浮,来现在古代得到仙游。

出自作者[宋]梁真素的《冲虚观》

全文赏析

这首诗《三千六百丈罗浮,来今往古得仙游》是一首对罗浮山风景的赞美诗。诗人通过描绘罗浮山的自然美景,表达了他对这座古老山峰的敬仰之情。 首联“三千六百丈罗浮,来今往古得仙游”,诗人以夸张的手法,形容罗浮山的海拔高度为三千六百丈,给人以雄伟壮观的印象。同时,诗人也表达了罗浮山作为仙人的游历之地,自古至今都有许多得道成仙的故事流传。 颔联“转头丹葛如昨日,接武苏辕能几秋”,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绘了罗浮山的自然景色。这里的“转头丹葛”指的是罗浮山的丹霞地貌,诗人用“转头”二字形象地表达了时间的流转和地貌的变迁。而“接武”则是指脚印,诗人用此表达了罗浮山风景的永恒不变。这两句诗表达了罗浮山风景的永恒之美,也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古老山峰的敬仰之情。 颈联“石洞尚听黄鹤语,铁桥仍见紫云留”,诗人进一步描绘了罗浮山的神奇之处。这里的“石洞”指的是罗浮山的山洞,“黄鹤语”则是指传说中黄鹤在此修炼的故事。而“铁桥”则是指罗浮山上的铁桥,诗人用“仍见”表达了这座桥的神秘之处。这两句诗进一步描绘了罗浮山的神秘和美丽,也表达了诗人对这座山峰的向往之情。 尾联“当时野老呕吟地,试问山灵记得否”,诗人以询问的方式结尾,表达了对罗浮山风景的赞美和敬仰之情。这里的“野老”指的是当地的老人,“呕吟”则是指吟唱、歌颂的意思。诗人用“当时野老呕吟地”表达了罗浮山风景的美妙和当地人对它的热爱之情。而“试问山灵记得否”则表达了诗人对罗浮山风景的敬仰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这座古老山峰的期待和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罗浮山的描绘和赞美,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敬仰和对古老山峰的向往之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语言和形象的比喻,使得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对历史和文化的传承和发扬,具有一定的文化价值和历史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三千六百丈罗浮,来今往古得仙游。
转头丹葛如昨日,接武苏辕能几秋。
石洞尚听黄鹤语,铁桥仍见紫云留。
当时野老呕吟地,试问山灵记得否。

关键词解释

  • 罗浮

    读音:luó fú

    繁体字:羅浮

    意思:(罗浮,罗浮)
    山名。在广东省·东江北岸。风景优美,为粤中游览胜地。
      ▶晋·葛洪曾在此山修道,道教称为“第七洞天”。相传隋·赵师雄在此梦遇梅花仙女,后多为咏梅典实。

  • 仙游

    读音:xiān yóu

    繁体字:仙游

    英语:Xianyou

    意思:(仙游,仙游)
    亦作“僊游”。
     
     1.指信奉道教的人远出求仙访道。
      ▶唐·李白《感兴》诗之五:“十

  • 百丈

    读音:bǎi zhàng

    繁体字:百丈

    意思:
     1.极言高、深或远。
      ▶汉·枚乘《七发》:“上有千仞之峰,下临百丈之谿。”
      ▶南朝·梁·沈约《新安江水至清浅深见底贻京邑游好》诗:“千仞写乔树,百丈见游

  • 三千

    读音:sān qiān

    繁体字:三千

    意思:
     1.《书•吕刑》:“墨罚之属千,劓罚之属千,剕罚之属五百,宫罚之属三百,大辟之罚二百。五刑之属三千。”后因以“三千”指古代所有的刑罚。
      ▶《三国志•魏志•陈群传》:“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