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省符上人》 往来杨州三十年,曾见华堂荆棘地。

往来杨州三十年,曾见华堂荆棘地。

意思:过去三十年来杨州,曾见华堂荆棘地。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省符上人》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对古代文人节行高洁的赞美诗,表达了对那些不问地域、不问世事、只追求学问和道德的文人墨客的敬仰之情。 首段描绘了春秋万字、不问吴人楚人事的文人风范,体现了他们对于学问和道德的追求,超越了地域和世俗的束缚。接着,诗人又赞扬了文人节行与儒生不同的特点,他们不追求华丽的装饰和虚荣,而是注重内在的节操和道德修养。 诗人通过描述文人在扬州的三十年生涯,展现了他所看到的华堂荆棘地,即文人虽然身处繁华之地,但内心却保持着清净和独立。诗人进一步强调了文人依旧独坐焚香、研读残编的情景,表达了对他们追求学问和道德的敬仰之情。 整首诗表达了诗人对古代文人节行高洁、追求学问和道德的赞美之情,同时也表达了对当今社会中追求物质利益、忽视精神追求的批判之意。通过这首诗,诗人希望人们能够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敬仰之情的赞美诗,表达了对古代文人节行高洁、追求学问和道德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提醒人们重新审视自己的价值观,追求更高的精神境界。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春秋一万八千字,不问吴人楚人事。
佛衣儒谈世已罕,节行又与其徒异。
往来杨州三十年,曾见华堂荆棘地。
独闻依旧坐焚香,尚把残编讨遗意。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荆棘

    读音:jīng jí

    繁体字:荊棘

    短语:

    英语:bramble

    意思:(荆棘,荆棘)

     1.泛指山野丛生多刺的灌木。
      ▶《老子》:“师之所处,荆

  • 往来

    读音:wǎng lái

    繁体字:往來

    短语:来回 往返 回返 来往 来来往往 过往 老死不相往来 往复

    英语:dealings

    意思:(往来,往来)
    亦作“

  • 三十

    读音:sān shí

    繁体字:三十

    意思:
     1.数词。十的三倍。
      ▶《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 棘地

    读音:jí dì

    繁体字:棘地

    意思:形容艰难的境地。
      ▶鲁迅《集外集拾遗补编•补救世道文件四种》:“慨自水兽洪勐,黄神啸吟,礼乐偕辫髮以同隳,情性与缠足而俱放……以致‘人心败坏,道德沦亡’。诚当棘地之秋,宁啻‘杞天之虑’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