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颂古十七首》 莫学承虚接响人,守株待兔亡机变。

莫学承虚接响人,守株待兔亡机变。

意思:莫学承虚接响人,守株待兔没有变化。

出自作者[宋]释宗演的《颂古十七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潭不见,龙不现》充满了神秘的韵味,它以龙潭为背景,描绘了一种深不可测、变化莫测的神秘境界。 首先,“潭不见,龙不现”这句诗引人入胜,引发了读者对龙潭的无限遐想。潭不见,意味着我们无法直接看到潭水,而龙不现,则暗示着潭中可能潜藏着神秘的龙。这种描绘让人感到龙潭的神秘和深邃,仿佛我们正在探索一个未知的世界。 “亲到龙潭须活荐”这句诗则表达了只有亲自到龙潭才能真正领略其中的活力和生机。这不仅是对龙潭的赞美,也暗示了只有亲身经历才能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 “莫学承虚接响人”这句诗则告诫人们不要做那些空想而不行动的人。承虚接响,意味着只是空想而不行动,这样的人是无法真正理解事物的本质和变化的。守株待兔亡机变,这个成语来源于一个寓言故事,用来形容那些只想不做的行为。 最后,“知机变,盏子扑落地,楪子成七片”这句诗则描绘了一种变化无常的情境。知机变,意味着要理解事物的变化规律,把握时机。如果不能做到这一点,就可能会像扑落地的盏子一样破碎,像成七片的楪子一样无法恢复原状。 总的来说,这首诗充满了对神秘、变化和行动的赞美,它告诫我们要亲自体验、理解事物的本质和规律,不要只是空想而不行动。这首诗以其深邃的意境和富有哲理的内涵,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潭不见,龙不现,亲到龙潭须活荐。
莫学承虚接响人,守株待兔亡机变。
知机变,盏子扑落地,楪子成七片。

关键词解释

  • 机变

    解释

    机变 jībiàn

    [improvisation] 随机应变;机智灵活

    攻城之机变。——《墨子·公输》

    此子机变,可使以其技鸣。——清· 黄宗羲《柳敬亭传》

  • 守株待兔

    解释

    守株待兔 shǒuzhū-dàitù

    [stand by a stump waiting for more hares to come and clash themselves against it—trust to chance and w

  • 接响

    引用解释

    谓一声声相接而传开去。 南朝 梁 沉约 《齐故安陆昭王碑文》:“男女老幼,大临街衢,接响传声,不踰时而达于四境。”《隋书·后妃传序》:“雎鳩之德,千载寂寥;牝鸡之晨,殊邦接响。” 宋 陈师道 《早起》诗:“邻鸡接响作三鸣,残点连声杀五更。”

    读音:jiē xiǎng

  • 株待

    读音:zhū dài

    繁体字:株待

    意思:犹株守。
      ▶清·蒲松龄《聊斋志异•菱角》:“大乱时,人事翻覆,何可株待?”参见“株守”。

    解释:1.犹株守。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