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晚过西湖》 重来把杨柳,独立向烟波。

重来把杨柳,独立向烟波。

意思:再来把杨柳青,独立向烟波。

出自作者[明]谢榛的《晚过西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怅望西山路,曾经胡马过。重来把杨柳,独立向烟波。》是一首描绘战争后荒凉景象的诗,通过对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战争的深深哀思和对和平的渴望。 首句“怅望西山路,曾经胡马过。”描绘了诗人站在曾经是战场的地方,望着西山路,曾经的胡马曾经走过这条路。这里的“胡马”象征着战争中的敌军,也暗示了战争的激烈和频繁。而“怅望”则表达了诗人对过去战争的深深怀念和无奈的哀思。 “重来把杨柳,独立向烟波。”诗人再次来到这个地方,看到曾经繁荣的地方如今只剩下杨柳在烟雾中孤独地摇曳。诗人独自站在杨柳旁,看着烟波浩渺的湖面,心中充满了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痛恨。 “日影峰头尽,春寒湖上多。”这两句描绘了战争后的荒凉景象和诗人内心的悲凉。太阳在峰头落下,湖面上还带着些许寒意。这不仅描绘了自然景象,也暗示了诗人内心的悲凉和无奈。 “渔樵一相见,犹为话兵戈。”最后两句描绘了渔夫和诗人的相遇,他们相见后还谈及战争的事情。这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普通百姓在战争中遭受苦难的同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战争后的荒凉景象和诗人的内心感受,表达了诗人对和平的渴望和对战争的反思。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挚,让人感受到了他对和平的热切期盼和对战争的深深痛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怅望西山路,曾经胡马过。
重来把杨柳,独立向烟波。
日影峰头尽,春寒湖上多。
渔樵一相见,犹为话兵戈。
作者介绍 石延年简介
谢榛(1495~1575)明代布衣诗人。字茂秦,号四溟山人、脱屣山人,山东临清人。十六岁时作乐府商调,流传颇广,后折节读书,刻意为歌诗,以声律有闻于时。嘉靖间,挟诗卷游京师,与李攀龙、王世贞等结诗社,为“后七子”之一,倡导为诗摹拟盛唐,主张“选李杜十四家之最者,熟读之以夺神气,歌咏之以求声调,玩味之以裒精华。”后为李攀龙排斥,削名“七子”之外,客游诸藩王间,以布衣终其身。其诗以律句绝句见长,功力深厚,句响字稳,谢榛诗文,著有《四溟集》共24卷,一说10卷,《四溟诗话》(亦题《诗家直说》)共4卷。

关键词解释

  • 烟波

    解释

    烟波 yānbō

    [mist-covered waters] 烟雾笼罩的水面

    烟波浩渺的洞庭湖

    烟波江上使人愁。——唐· 崔颢《黄鹤楼》

    引用解释

  • 杨柳

    解释

    杨柳 yángliǔ

    (1) [poplar and willow]∶杨树和柳树的合称

    (2) [willow]∶专指柳树

    杨柳岸晓风残月。——宋· 柳永《雨霖铃》

    (3) 古曲名,即&l

  • 独立

    读音:dú lì

    繁体字:獨立

    英语:to be independent

    意思:(独立,独立)

     1.单独站立。
      ▶《论语•季氏》:“尝独立,鲤趋而过庭。”
      ▶唐

  • 重来

    读音:chóng lái

    繁体字:重來

    意思:(重来,重来)

     1.再来;复来。
      ▶晋·陶潜《杂诗》之一:“盛年不重来,一日难再晨。”
      ▶宋·秦观《望海潮•洛阳怀古》词:“兰苑未空,行人渐老,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