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王德言夏日西湖晚步十韵次而和之》 芡韬园客剥,蒲刃水妖惊。

芡韬园客剥,蒲刃水妖惊。

意思:芡实韬园客剥,蒲刃水妖惊。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王德言夏日西湖晚步十韵次而和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雨余残照在,塘静独行行》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的诗,它以雨后的池塘、水珠、柳树、泉流、晚雾等景象为对象,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感悟。 首联“雨余残照在,塘静独行行”,描绘了雨后池塘的宁静和夕阳的余晖,给人一种宁静而祥和的感觉。诗人独自漫步在池塘边,感受着雨后的清新和宁静。 颔联“荷积水珠重,天收霓帔轻”,进一步描绘了池塘中的景象,晶莹的水珠挂在荷叶上,仿佛天上的霓虹披肩被收在了池塘中。这一联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雨后池塘的美丽和神秘。 颈联“倦禽倚卧柳,聚蚓殢坳泓”,诗人转向了对池塘中的生物的描绘,疲倦的鸟儿倚在柳树上,蚯蚓聚集在浅水处。这些细节描绘让人感受到池塘的生机和活力。 接下来的几联,诗人继续描绘了池塘周围的景象,如芡实、蒲草、泉流、晚雾、石榴、蜘蛛、坎黾、浑鱼等,每一幅画面都生动逼真,富有诗意。诗人通过对这些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命的感悟。 最后,“写景未能就,娟娟月上城”,诗人似乎意犹未尽,虽然美景已经写尽,但月亮已经上城,让人感到一种淡淡的惆怅和留恋。这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深深眷恋和不舍。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雨后池塘为背景,通过对自然景物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对生命的感悟。诗中形象生动,富有诗意,让人感受到雨后池塘的美丽和神秘,同时也让人对生命和自然产生更多的思考和感悟。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雨余残照在,塘静独行行。
荷积水珠重,天收霓帔轻。
倦禽倚卧柳,聚蚓殢坳泓。
帽侧林枝碍,裳褰野蔓萦。
芡韬园客剥,蒲刃水妖惊。
决决流泉活,蒙蒙夕雾平。
榴房生蠹落,蛛网害虫成。
坎黾无时怒,浑鱼自乐清。
高台从兽窟,古道有根横。
写景未能就,娟娟月上城。
作者介绍 邵雍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水妖

    读音:shuǐ yāo

    繁体字:水妖

    造句:

  • 园客

    读音:yuán kè

    繁体字:園客

    意思:(园客,园客)

     1.传说中的仙人名。
      ▶《文选•嵇康<琴赋>》:“絃以园客之丝,徽以钟山之玉。”
      ▶李善注引《列仙传》:“园客者,济阴人也。常种五色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