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扬州杂咏七首》 但见荷花三十里,何须更有大雷宫。

但见荷花三十里,何须更有大雷宫。

意思:只见荷花三十里,何须再大雷宫。

出自作者[宋]晁补之的《扬州杂咏七首》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描绘自然美景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穿九曲通淮这一过程的赞美和对荷花盛景的欣赏。 首句“欲穿九曲通淮子,只费春夫数日工”中,“欲穿”一词表达了穿九曲通的决心和期待,而“只费”则表达了这项工程之易,同时也暗示了春夫(即春天的工作)的付出是值得的。诗人用“数日工”来形容春夫,强调了付出的时间并不长,但已经足以看到令人惊喜的成果。 “但见荷花三十里,何须更有大雷宫。”这两句诗描绘了穿九曲通后的景象,荷花十里,美不胜收。诗人用“但见”一词强调了眼前所见之景的震撼力,无需再有其他地方的风光。大雷宫是诗中并未详细描述的地方,但诗人通过荷花十里之美景,已经足以表达出对大雷宫的期待和赞美。 整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对穿九曲通淮这一过程的赞美和对荷花盛景的欣赏。诗人通过描绘自然美景,展现了其对大自然的敬畏和热爱之情。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付出与收获的哲理,即只要付出足够的努力和时间,就能看到令人惊喜的成果。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赞美自然美景和付出与收获哲理的诗篇,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欲穿九曲通淮子,只费春夫数日工。
但见荷花三十里,何须更有大雷宫。
作者介绍 晁补之简介
晁补之(公元1053年—公元1110年),字无咎,号归来子,汉族,济州巨野(今属山东巨野县)人,北宋时期著名文学家。为“苏门四学士”(另有北宋诗人黄庭坚、秦观、张耒)之一。曾任吏部员外郎、礼部郎中。工书画,能诗词,善属文。与张耒并称“晁张”。其散文语言凝练、流畅,风格近柳宗元。诗学陶渊明。其词格调豪爽,语言清秀晓畅,近苏轼。但其诗词流露出浓厚的消极归隐思想。著有《鸡肋集》、《晁氏琴趣外篇》等。

关键词解释

  • 大雷

    读音:dà léi

    繁体字:大雷

    意思:地名。在今安徽省·望江县。
      ▶晋置大雷戍,刘裕讨卢循,自雷池进军大雷,即此。
      ▶南朝·梁·鲍照有《登大雷岸与妹书》。
      ▶清·唐孙华《送吴条闻赴望江学官》诗:“

  • 荷花

    解释

    荷花 héhuā

    (1) [lotus]

    (2) 多年生草本,生于水中,叶圆大,花红或白,种子称莲,地下茎为藕

    (3) 莲的花

    映日荷花别样红。——宋· 杨万里《晓出净慈寺送林子方》

  • 三十

    读音:sān shí

    繁体字:三十

    意思:
     1.数词。十的三倍。
      ▶《诗•小雅•无羊》:“三十维物,尔牲则具。”
      ▶《左传•宣公三年》:“成王定鼎于郏鄏,卜世三十,卜年七百。”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