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兴教寺》 一丘一壑真吾事,三沐三薰悟昨非。

一丘一壑真吾事,三沐三薰悟昨非。

意思:一山一壑真我的事,三洗三香明白昨天不是。

出自作者[宋]李弥逊的《题兴教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云开岫幌隐禅扉,高屋凭虚面翠微》是一首描绘山中生活的诗,表达了对山中自然美景和宁静生活的向往和喜爱。 首先,诗中描绘了云雾散去,山中的岫幌(即山洞)隐约露出禅门,高高的房屋凭依虚空,面朝翠微山的美景。这种描绘给人一种宁静、祥和的感觉,仿佛置身于一个远离尘世喧嚣的世界。 接着,诗中描述了午睡时的情景,有香气的蝶梦让人感到舒适和放松。而在晚林中,鸿鸟自由飞翔,却无路可通,象征着山林的幽深和静谧。 诗中的“一丘一壑真吾事”表达了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和向往,而“三沐三薰悟昨非”则表达了在山中生活对人的影响,使人更加清醒和觉悟。 最后,“山意有情留倦客,树头谁道不如归”一句,将山意拟人化,表达了山林对倦客的留恋之情,仿佛在说“你留下来吧,这里的生活多么美好”。这种描绘充满了诗意和情感,让人感受到山林的深情厚意。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生活的美好和宁静,表达了对自然美景的向往和对山林生活的热爱。同时,诗中也蕴含着对人生的思考和对过去的反思,具有一定的哲理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云开岫幌隐禅扉,高屋凭虚面翠微。
午枕有香清蝶梦,晚林无路送鸿飞。
一丘一壑真吾事,三沐三薰悟昨非。
山意有情留倦客,树头谁道不如归。

关键词解释

  • 一丘一壑

    引用解释

    1.《汉书·叙传上》:“渔钓於一壑,则万物不奸其志;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后因以“一丘一壑”指退隐在野,放情山水。 南朝 宋 刘义庆 《世说新语·品藻》:“ 明帝 问 谢鯤 :‘君自谓何如 庾亮 ?’答曰:‘端委庙堂,使百官準则,臣不如 亮 ;一丘一壑,自谓过之。’” 唐 王勃 《上明员外启》:“一丘一壑,同 阮籍 於西山;一

  • 一丘

    亦作“ 一邱 ”。1.一座小山。《汉书·叙传上》:“栖迟於一丘,则天下不易其乐。” 唐 李白 《金门答苏秀才》诗:“未果三山期,遥欣一丘乐。” 宋 黄庭坚 《复庵》诗:“归来一丘中,万事不改旧。” 清 顾炎武 《偶来》诗:“偶来湖上已三秋,便可栖迟老一邱。”
    (2).一座坟墓。 宋 范成大 《次韵乐先生吴中见寄》之七:“几多螻蚁与王侯,往古今来共一丘。” 清 赵翼 《仙掌路》诗:“
  • 真吾

    读音:zhēn wú

    繁体字:真吾

    意思:实的的我。谓脱去外相的本质的我。
      ▶宋·苏轼《六观堂老人草书》诗:“清露未晞电已徂,此灭灭尽乃真吾。”
      ▶宋·翁森《四时读书乐》诗:“木落水尽千崖枯,炯然吾亦见真吾。”

  • 昨非

    读音:zuó fēi

    繁体字:昨非

    意思:昔日之非。
      ▶晋·陶潜《归去来辞》:“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宋·陆游《书感》诗:“会凭香火消前业,已筑茆茨讼昨非。”自注:“余村居筑小轩,以‘昨非’名之。”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