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自洛之越》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意思:而且喜欢杯中物,谁说世上名。

出自作者[唐]孟浩然的《自洛之越》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是唐代诗人孟浩然所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岁月中,未能取得功名的感慨。诗中描绘了作者在三十年的时间里,既没有取得功名,也没有练就一身高超的武艺,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 首句“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直接点明时间,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反思。这句诗中,“皇皇”形容时间过得匆忙,“书剑两无成”则表达了作者在过去的岁月中,既没有取得功名,也没有练就一身高超的武艺。这句诗以简练的语言概括了过去的岁月,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两句,描绘了作者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作者在过去的岁月中,可能为了追求功名而四处奔波,但最终却一事无成。因此,他开始寻找新的生活方式,寻找山水之间的宁静和自由。而“风尘厌洛京”则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生活的厌倦和对未来的迷茫。 “扁舟泛湖海”则描绘了作者未来的计划,他想要乘着一叶扁舟,泛游湖海,过着自由自在的生活。这句诗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过去的告别。 最后,“长揖谢公卿”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决绝和对未来的期待。他不再向公卿们低头长揖,表达了他对过去的决绝和对未来的期待。 整首诗以简练的语言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反思和对未来的迷茫,给人留下了深刻的印象。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由的向往和对功名的淡泊,具有一定的哲理性和启示意义。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皇皇三十载,书剑两无成。
山水寻吴越,风尘厌洛京。
扁舟泛湖海,长揖谢公卿。
且乐杯中物,谁论世上名。
作者介绍 孟浩然简介
孟浩然(689—740),名浩,字浩然,号孟山人,襄州襄阳(现湖北襄阳)人,世称孟襄阳。因他未曾入仕,又称之为孟山人,是唐代著名的山水田园派诗人。

孟浩然生当盛唐,早年有志用世,在仕途困顿、痛苦失望后,尚能自重,不媚俗世,修道归隐终身。曾隐居鹿门山。40岁时,游长安,应进士举不第。曾在太学赋诗,名动公卿,一座倾服,为之搁笔。开元二十五年(737)张九龄招致幕府,后隐居。孟诗绝大部分为五言短篇,多写山水田园和隐居的逸兴以及羁旅行役的心情。其中虽不无愤世嫉俗之词,而更多属于诗人的自我表现。

孟浩然的诗在艺术上有独特的造诣,后人把孟浩然与盛唐另一山水诗人王维并称为“王孟”,有《孟浩然集》三卷传世。

关键词解释

  • 杯中物

    读音:bēi zhōng wù

    词语解释

    杯中物[ bēi zhōng wù ]

    ⒈  指酒:酷好杯中物。

    引证解释

    ⒈  

  • 杯中

    读音:bēi zhōng

    繁体字:杯中

    意思:指杯中之酒。
      ▶明·卓人月《花舫缘》第一齣:“吾何痛,且尽此杯中。”

    造句:暂无

  • 世上

    读音:shì shàng

    繁体字:世上

    短语:天下 世界 普天之下 大世界 全球 大千世界 环球 全世界 五湖四海 大地 中外 世 海内 举世

    英语:on earth

  • 论世

    读音:lùn shì

    繁体字:論世

    意思:(论世,论世)
    《孟子•万章下》:“颂其诗,读其书,不知其人,可乎?是以论其世也”后以“论世”指研究时世。
      ▶汉·东方朔《七谏•谬谏》:“不论世而高举兮,恐操行之不调。”<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