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毛中书劝宵韵三首》 曲奏梅花促晓更,更声方断又鸣钲。

曲奏梅花促晓更,更声方断又鸣钲。

意思:曲子奏梅花催晓更,改变声音正断又鸣钲。

出自作者[宋]袁甫的《和毛中书劝宵韵三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曲奏梅花促晓更,更声方断又鸣钲。篮舆咿轧亲巡野,枥马喧填看勉耕。》是一首描绘乡村生活的诗,通过对早起劳作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 首联“曲奏梅花促晓更,更声方断又鸣钲。”以生动的音乐和声音描绘出早晨的开始,仿佛在演奏一首梅花曲,催促人们早早起床。而当更声刚刚停止,又响起了第二次的鸣钲,进一步描绘了早晨的忙碌和活力。 “篮舆咿轧亲巡野,枥马喧填看勉耕。”颔联生动描绘了诗人乘坐着篮舆,亲巡田野,看到马匹在马棚里喧闹,看着人们努力耕作。这一联通过生动的场景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真实场景。 “酒酌田翁添醉色,泽均牧叟助欢声。”颈联描绘了诗人饮酒以示对农夫的祝福,牧童的声音也增添了欢乐的气氛。这一联通过细节的描绘,展现了诗人对农民的关心和尊重。 尾联“天公也欲催佳句,特放晴光分外明。”诗人似乎在感叹天公也在催促他写出优美的诗句,于是放出了格外明亮的光芒。这里诗人运用了拟人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早起劳作的描绘,展现了乡村生活的宁静和谐,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农民的关心和尊重。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描绘和拟人的手法,使得整首诗更加生动有趣。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曲奏梅花促晓更,更声方断又鸣钲。
篮舆咿轧亲巡野,枥马喧填看勉耕。
酒酌田翁添醉色,泽均牧叟助欢声。
天公也欲催佳句,特放晴光分外明。

关键词解释

  • 梅花

    读音:méi huā

    繁体字:梅花

    短语:

    英语:plum blossom

    意思:
     1.梅树的花。早春先叶开放,花瓣五片,有粉红、白、红等颜色。是有名的观赏植物。

  • 更更

    引用解释

    1.指更换帝位。《史记·孝文本纪》“占曰:大横庚庚” 唐 司马贞 索隐:“庚庚犹更更,言以诸侯更帝位也。”

    2.一更又一更,指整夜。 清 纳兰性德 《南乡子·为亡妇题照》词:“卿自早醒儂自梦,更更,泣尽风檐夜雨铃。”

    读音:gēng gēng

  • 鸣钲

    读音:míng zhēng

    繁体字:鳴鉦

    意思:(鸣钲,鸣钲)
    敲击钲、铙或锣。古代常用作起程的信号。
      ▶明·沈璟《义侠记•奇功》:“听鸣钲,解奸徒向高唐远行。”
      ▶清·袁枚《随园诗话》卷二:“今人开舡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