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题石埭权县乐尉碧澜亭》 遥知溪上亭,秋水瀁泠泠。

遥知溪上亭,秋水瀁泠泠。

意思:遥知溪上亭,秋水长冷冷。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寄题石埭权县乐尉碧澜亭》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溪亭,以及与之相关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 首句“遥知溪上亭,秋水瀁泠泠”,诗人以一种遥远的视角,描绘了溪上的亭子,以及秋天的溪水清澈流淌的景象。这里的“瀁”字,给人一种广阔、浩渺的感觉,非常恰当地描绘了秋水的状态。 “云影无时翠,岚光到底清”两句,诗人进一步描绘了亭子周围的景色,云影在水中无时无刻不在,岚光在水中清澈可见。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水的清澈,也暗示了亭子的位置高,可以俯瞰到周围的景色。 “危楼喧晚鼓,惊鹭起寒汀”两句则描绘了亭子上看到的另一幅画面:晚鼓在楼阁上响起,惊起的鹭鸟在寒冷的小岛上盘旋。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时间的变化和鹭鸟的活动,也增加了画面的动态感和紧张感。 最后,“聊作渊明饮,临流酒易醒”两句,诗人表达了自己在亭子上饮酒的感受,他借陶渊明的饮酒来自我调侃,同时也表达了自己因临流饮酒而容易醉酒。这两句诗不仅描绘了诗人的饮酒行为,也暗示了他对自然的亲近和对生活的热爱。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秋天的溪亭和与之相关的自然景色和人文风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的生活态度和对自然的亲近。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遥知溪上亭,秋水瀁泠泠。
云影无时翠,岚光到底清。
危楼喧晚鼓,惊鹭起寒汀。
聊作渊明饮,临流酒易醒。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泠泠

    读音:líng líng

    繁体字:泠泠

    英语:cool; clear and far-reaching

    意思:
     1.清凉貌;泠清貌。
      ▶《文选•宋玉<风赋>》:“清清泠泠,愈病析酲。

  • 秋水

    读音:qiū shuǐ

    繁体字:秋水

    短语:秋波

    英语:autumn water

    意思:
     1.秋天的江湖水,雨水。
      ▶《庄子•秋水》:“秋水时至,百川灌河。

  • 遥知

    读音:yáo zhī

    繁体字:遙知

    意思:(遥知,遥知)
    谓在远处知晓情况。
      ▶唐·王维《九月九日忆山东兄弟》诗:“遥知兄弟登高处,遍插茱萸少一人。”
      ▶宋·王安石《梅花》诗:“遥知不是雪,为有暗香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