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咏史》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意思:避席害怕听到文字狱,写的书都为稻粱计划。

出自作者[清]龚自珍的《咏史》

全文赏析

这首诗《金粉东南十五州》是一首对东南地区名流的讽刺诗,通过对当时社会现象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权贵名流的不满和忧虑。 首联“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描绘了东南十五州的繁华景象,但这里的“名流”却背负着沉重的恩怨情仇。金粉东南,繁华似锦,然而名流们的恩怨情仇却如同万重山脉,难以化解。这一联为全诗定下了基调,奠定了情感基础。 颔联“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进一步描绘了名流的地位和权力。“牢盆狎客”掌控着整个社会的命运,他们像赌场里的庄家一样,掌握了全盘的命运,而“团扇才人”则占据着社会的上游位置,他们以文字为武器,操纵着社会的舆论和思想。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比喻,揭示了名流在社会中的重要地位和影响力。 颈联“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表达了诗人对名流的思考和批判。“避席畏闻文字狱”表达了诗人对文字狱的恐惧和厌恶,文字狱是当时社会的一种残酷现象,它迫使文人墨客们不得不小心翼翼,避免触犯禁忌。“著书都为稻粱谋”则表达了诗人对名流为追求物质利益而放弃精神追求的批判,他们为了谋求生计而著书立说,却忽视了文字的力量和价值。 尾联“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以田横五百人的遭遇来比喻名流们的命运。“田横五百人”在刘邦迫害儒生时保持气节,拒绝做官,最后自杀殉节。诗人以此典故来暗示名流们在权力和金钱的诱惑下,失去了精神追求和气节。即使他们归来,也难以获得真正的荣誉和尊重。 这首诗通过对名流的批判和讽刺,表达了诗人对社会现实的忧虑和不满。诗人通过对名流的描绘,揭示了他们的权力和地位,同时也表达了对他们的批判和担忧。整首诗语言犀利,寓意深刻,是一首优秀的讽刺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金粉东南十五州,万重恩怨属名流。
牢盆狎客操全算,团扇才人踞上游。
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田横五百人安在,难道归来尽列侯。
作者介绍
龚自珍(1792年8月22日-1841年9月26日),字璱(sè)人,号定庵(ān)。汉族,仁和(今浙江杭州)人。晚年居住昆山羽琌山馆,又号羽琌山民。清代思想家、诗人、文学家和改良主义的先驱者。

龚自珍曾任内阁中书、宗人府主事和礼部主事等官职。主张革除弊政,抵制外国侵略,曾全力支持林则徐禁除鸦片。48岁辞官南归,次年卒于江苏丹阳云阳书院。他的诗文主张“更法”、“改图”,揭露清统治者的腐朽,洋溢着爱国热情,被柳亚子誉为“三百年来第一流”。著有《定庵文集》,留存文章300余篇,诗词近800首,今人辑为《龚自珍全集》。著名诗作《己亥杂诗》共350首。多咏怀和讽喻之作。

关键词解释

  • 稻粱谋

    引用解释

    本指禽鸟寻觅食物,多用以比喻人谋求衣食。 唐 杜甫 《同诸公登慈恩寺塔》诗:“君看随阳雁,各有稻粱谋。” 宋 王安石 《送惠思上人》诗:“因知网罗外,犹有稻粱谋。” 清 龚自珍 《咏史》:“避席畏闻文字狱,著书都为稻粱谋。”

    读音:dào liáng móu

  • 文字狱

    解释

    文字狱 wénzìyù

    [literary inquisition] 统治者从作者的诗文中摘取字句,罗织罪名而造成的冤狱

    引用解释

    旧时谓统治者为迫害知识分子,故

  • 著书

    读音:zhù shū

    繁体字:著書

    英语:write books

    解释:1.撰写著作。

    详细释义:写书。史记?卷六十三?老子韩非传:『子将隐矣,强为我著书。』汉

  • 避席

    读音:bì xí

    繁体字:避席

    意思:亦作“避廗”。
     
     1.古人席地而坐,离席起立,以示敬意。
      ▶《吕氏春秋•慎大览》:“武王避席再拜之,此非贵虏也,贵其言也。”
      ▶《文选•司马相如<上林赋

  • 文字

    读音:wén zì

    繁体字:文字

    短语:仿 言 亲笔 契

    英语:character

    意思:
     1.记录语言的书写符号。古代多指单字。
      ▶汉·谨慎《<说文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