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赠别宣州崔群相公》 尽将舟楫板桥去,早晚归来更济川。

尽将舟楫板桥去,早晚归来更济川。

意思:尽力将船板桥离开,早晚回来重新济川。

出自作者[唐]杜牧的《赠别宣州崔群相公》

全文赏析

这首诗《衰散相逢洛水边》是一首描绘诗人与朋友在洛水相逢,回忆过去共同经历的日子,并期待未来再次相聚的诗。 首句“衰散相逢洛水边”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洛水边相遇的场景,暗示了他们各自的生活状态已经变得衰散,可能由于各种原因导致他们分散各地,难得相聚。洛水成为了他们相逢的地点,这个地点既体现了诗人的故乡情怀,也象征着他们过去的美好时光。 “却思同在紫薇天”一句,诗人表达了对过去共同经历的时光的怀念。“紫薇天”可能象征着他们工作或生活的繁忙、紧张、有序、充满挑战和机遇的日子,那时他们并肩作战,共同面对困难和挑战。 “尽将舟楫板桥去”描绘了他们即将再次启程,离开洛水,前往未知的地方。这句诗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他们将带着新的希望和梦想,继续前行。 最后,“早晚归来更济川”表达了他们的信念和决心,无论何时何地,他们都会再次携手,共同面对未来的挑战,一起推动船只穿过困难的水流。这句诗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友情和坚韧不屈的精神。 总的来说,这首诗描绘了诗人与朋友在洛水边相逢,回忆过去共同经历的日子,表达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决心,充满了对友情的赞美和对生活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衰散相逢洛水边,却思同在紫薇天。
尽将舟楫板桥去,早晚归来更济川。
作者介绍 杜牧简介
杜牧(803年-约852年),字牧之,号樊川居士,汉族,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杜牧是唐代杰出的诗人、散文家,是宰相杜佑之孙,杜从郁之子。唐文宗大和二年26岁中进士,授弘文馆校书郎。后赴江西观察使幕,转淮南节度使幕,又入观察使幕,理人国史馆修撰,膳部、比部、司勋员外郎,黄州、池州、睦州刺史等职。

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世称“杜樊川”,著有《樊川文集》。杜牧的诗歌以七言绝句著称,内容以咏史抒怀为主,其诗英发俊爽,多切经世之物,在晚唐成就颇高。杜牧人称“小杜”,以别于杜甫,\"大杜“。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

关键词解释

  • 板桥

    读音:bǎn qiáo

    繁体字:闆橋

    英语:slab bridge

    意思:(板桥,板桥)
    木板架设的桥。
      ▶《墨子•备城门》:“为斩县梁,聆穿,断城以板桥。”
      ▶孙诒让间诂

  • 济川

    读音:jì chuān

    繁体字:濟川

    意思:(济川,济川)
    犹渡河。语出《书•说命上》:“爰立作相,王置诸其左右。命之曰:‘朝夕纳诲,以辅臺德。若金,用汝作砺;若济巨川,用汝作舟楫。’”后多以“济川”比喻辅佐帝王。
     

  • 舟楫

    读音:zhōu jí

    繁体字:舟楫

    英语:ships; vessels

    意思:
     1.《诗•卫风•竹竿》“桧楫松舟”毛传:“楫所以櫂舟,舟楫相配,得水而行。”后以“舟楫”泛指船只。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