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五月二十夜梦尹师鲁》 家贫儿女幼,迢递洛阳城。

家贫儿女幼,迢递洛阳城。

意思:家穷小孩女幼,迢递洛阳城。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五月二十夜梦尹师鲁》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昨夕梦师鲁,相对如平生》是一首表达对逝去亲人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渴望的诗。 首句“昨夕梦师鲁,相对如平生”描绘了一个梦境,诗人梦见了自己的老师鲁先生,他们在梦中像往常一样交流,仿佛还停留在现实之中。这种梦境的描绘,既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怀念,也暗示了他们之间的深厚感情。 “及觉语未终,恨恨伤我情”表达了诗人从梦中醒来后,那种深深的遗憾和痛苦仍然萦绕在心头,这种情感深深地伤害了他。这种表达方式,既突出了诗人内心的痛苦,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去年闻子丧,旅寄谁能迎”描述了诗人去年听说亲人去世后的孤独和无助。他漂泊在外,没有人来迎接他,表达了诗人对家乡和亲人的深深思念。 “家贫儿女幼,迢递洛阳城”进一步描述了诗人的困境。由于家境贫困,孩子年幼,他不得不远离家乡到洛阳去。这种描述增强了诗人的孤独感和无助感。 “何当置之归,西望泪缘缨”表达了诗人对归乡的渴望。他希望能够回到家乡,再次看到亲人,但这种愿望似乎遥不可及。因此,他只能向西望去,泪流满面。这种表达方式既突出了诗人的思念之情,也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梦境、情感、困境和渴望等元素,表达了诗人对逝去亲人的深深思念和对家乡的渴望。诗人的情感真挚感人,语言朴素自然,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昨夕梦师鲁,相对如平生。
及觉语未终,恨恨伤我情。
去年闻子丧,旅寄谁能迎。
家贫儿女幼,迢递洛阳城。
何当置之归,西望泪缘缨。
作者介绍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迢递

    读音:tiáo dì

    繁体字:迢遞

    意思:(迢递,迢递)
    亦作“迢遰”。
     
     1.遥远貌。
      ▶三国·魏·嵇康《琴赋》:“指苍梧之迢递,临迴江之威夷。”
      ▶唐·杜甫《送樊二十三侍御赴汉中

  • 儿女

    读音:ér nǚ

    繁体字:兒女

    短语:亲骨肉 囡

    英语:children

    意思:(儿女,儿女)

     1.子女。
      ▶《后汉书•冯衍传下》:“儿女常自操

  • 阳城

    读音:yáng chéng

    繁体字:陽城

    意思:(阳城,阳城)

     1.春秋时楚国贵族的封邑。
      ▶《文选•宋玉<登徒子好色赋>》:“嫣然一笑,惑阳城,迷下蔡。”
      ▶李善注:“阳城、下蔡,二县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