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哭沈乙庵翁》 留咏荆轲一楼影,哀迎终古海涛声。

留咏荆轲一楼影,哀迎终古海涛声。

意思:留下咏荆轲一楼影,为迎接终古大海涛声。

出自作者[近代]陈三立的《哭沈乙庵翁》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关于命运、人生和历史的,通过对句宠、死生、万流、乱离等元素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 首句“卧痾传句宠称觥,归序仍能腹稿成”,描绘了诗人因病卧床,与朋友欢聚饮酒的场景,同时暗示了时间的流逝和诗人的归心似箭。这句诗也表达了友情和聚会的欢乐,同时也透露出诗人对离别的淡淡忧愁。 “十日死生逢绝笔,万流依倚失长城”,描绘了诗人面临生死抉择的时刻,同时也表达了对历史人物的敬仰和对历史的感慨。这句诗也表达了诗人对人生无常和历史变迁的深刻理解。 “乱离残客原同命,博大真人不可名”,表达了诗人对乱世中人们的同情和对“博大真人”的敬仰,同时也表达了对人生和命运的无奈和感慨。 最后两句“留咏荆轲一楼影,哀迎终古海涛声”,描绘了诗人对荆轲的敬仰和对历史长河中无数英雄的哀悼,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的期待和对人生的感慨。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不同元素的描绘和表达,深刻地表达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和感慨,具有很强的艺术感染力和哲理性。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卧痾传句宠称觥,归序仍能腹稿成。
十日死生逢绝笔,万流依倚失长城。
乱离残客原同命,博大真人不可名。
留咏荆轲一楼影,哀迎终古海涛声。
作者介绍
陈三立(1853年10月23日-1937年9月14日),字伯严,号散原,江西义宁(今修水)人,近代同光体诗派重要代表人物。

陈三立出身名门世家,为晚清维新派名臣陈宝箴长子,国学大师、历史学家陈寅恪、著名画家陈衡恪之父。与谭延闿、谭嗣同并称“湖湘三公子”;与谭嗣同、徐仁铸、陶菊存并称“维新四公子”,有“中国最后一位传统诗人”之誉。他于1892年壬午乡试中举,历任吏部行走、主事。1898年戊戌政变后,与父亲陈宝箴一起被革职。1937年发生“卢沟桥事变”后北平、天津相继沦陷,日军欲招致陈三立,陈三立为表明立场绝食五日,不幸忧愤而死,享年85岁。

陈三立生前曾刊行《散原精舍诗》及其《续集》、《别集》,死后有《散原精舍文集》十七卷出版。

关键词解释

  • 荆轲

    读音:jīng kē

    繁体字:荊軻

    英语:Jin Ke

    意思:(荆轲,荆轲)
    战国末着名刺客。
      ▶齐人。徙卫,人称庆卿。至燕,人称荆卿。
      ▶燕太子丹奉为上客,衔命入秦刺秦王

  • 涛声

    读音:tāo shēng

    繁体字:濤聲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