并觉声声好,怀恩忽泪流。
意思:都觉得声声好,怀恩忽然泪流。
出自作者[唐]顾非熊的《关试后嘉会里闻蝉感怀呈主司》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昔闻惊节换,常抱异乡愁。今听当名遂,方欢上国游。吟才依树午,风已报庭秋。并觉声声好,怀恩忽泪流。》是一首描绘诗人内心感受的诗篇。它通过描述诗人从一个异乡人转变为一个在异乡游历的游子,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昔闻惊节换,常抱异乡愁。”描绘了诗人对时间流逝的感受,以及他作为一个异乡人的孤独和忧愁。这里的“惊节换”可能指的是时间的流逝让诗人感到惊讶和惊慌,而“异乡愁”则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远离家乡的孤独感。
颔联“今听当名遂,方欢上国游。”描绘了诗人在听到家乡的名声得到实现时,感到兴奋和期待。这里的“名遂”可能指的是家乡的名声在外,诗人听到这个消息后感到高兴和自豪。“方欢上国游”则表达了诗人对未来在异乡游历的期待和兴奋。
颈联“吟才依树午,风已报庭秋。”描绘了诗人午间在树下吟诗作赋的场景,以及风声带来的秋天的信息。这里的“依树午”表达了诗人在午间休息和创作的生活状态,“风已报庭秋”则表达了秋天的到来,暗示着诗人的家乡已经进入了秋天。
尾联“并觉声声好,怀恩忽泪流。”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家乡的感恩之情。这里的“声声好”可能指的是诗人在听到家乡的名声得到实现时,感到高兴和感激的声音,而“忽泪流”则表达了诗人突然想起家乡的恩情,不禁流下眼泪。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诗人从一个异乡人转变为一个在异乡游历的游子,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思念和对未来的期待,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家乡的感恩之情。这首诗的语言朴素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