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剡溪道中五首》 心随天末江波远,愁似沙津柳带长。

心随天末江波远,愁似沙津柳带长。

意思:心随天末江波远,愁似沙津柳带长。

出自作者[宋]韩元吉的《剡溪道中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心随天末江波远,愁似沙津柳带长》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一幅生动的画面,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愁绪和对远方的思念。接下来,我将从诗句的意象、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三个方面进行赏析。 首先,从第一句“心随天末江波远”中,我们可以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和迷茫。诗人将心比作江边的波涛,随着江水流向远方,表达了诗人内心的漂泊感和对远方的向往。这句诗以江波为载体,将内心的情感寓于其中,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 第二句“愁似沙津柳带长”则直接表达了诗人的愁绪。沙津是古时对黄河的别称,柳带则是柳树之带,象征着春日的生机和离别的悲伤。这句诗将愁绪比作沙津柳带,既形象生动,又富有象征意义。诗人通过这种方式,将内心的愁绪具象化,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情感。 接下来的两句“向晚飞花度墙影,半晴烟雨发山光”则描绘了诗人在傍晚时分的所见所感。飞花在墙上映出自己的影子,半晴的天色中烟雨朦胧,发出了山中的光亮。这两句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自然景色,同时也为前两句的情感表达提供了背景和依托。通过描绘自然景色,诗人将自己的情感融入其中,使读者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诗人的内心世界。 总体来看,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和生动的意象,表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迷茫、愁绪和对远方的向往。同时,诗中也运用了象征、比喻等艺术手法,使诗人的情感更加具象化,让读者能够更加深刻地感受到诗人的内心世界。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此外,这首诗的节奏和韵律也十分优美。诗人通过押韵、对仗等手法,使得整首诗读起来朗朗上口,富有音乐感。这种音乐美不仅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也使得诗歌更容易被人们所传诵和欣赏。 总之,《心随天末江波远,愁似沙津柳带长》这首诗通过细腻的笔触、生动的意象、情感表达和艺术手法,展现了一位诗人内心的世界和情感历程。这首诗不仅具有很高的艺术价值,也具有一定的历史文化价值,值得我们去品味和欣赏。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心随天末江波远,愁似沙津柳带长。
向晚飞花度墙影,半晴烟雨发山光。
作者介绍 陈叔宝简介
韩元吉(1118~1187),南宋词人,字无咎,号南涧,汉族,开封雍邱(今河南开封市)人,一作许昌(今属河南)人。韩元吉词多抒发山林情趣,如《柳梢青》\"云淡秋云\"、《贺新郎》\"病起情怀恶\"等。著有《南涧甲乙稿》、《南涧诗余》等,存词80余首。

关键词解释

  • 江波

    读音:jiāng bō

    繁体字:江波

    意思:江水;江中波浪。
      ▶《文选•左思<蜀都赋>》:“贝锦斐成,濯色江波。”
      ▶刘逵注引谯周《益州志》:“成都织锦既成,濯于江水。”
      ▶宋·朱熹《次敬夫登定王臺

  • 天末

    读音:tiān mò

    繁体字:天末

    意思:天的尽头。指极远的地方。
      ▶汉·张衡《东京赋》:“眇天末以远期,规万世而大摹。”
      ▶唐·杜甫《天末怀李白》诗:“凉风起天末,君子意如何?”清·龚自珍《水调歌头•寄徐二义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