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秋日属疾》 一日失所治,百骸将不任。

一日失所治,百骸将不任。

意思:有一天失去了所研究,身体将不承担。

出自作者[宋]梅尧臣的《秋日属疾》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体羸易生疾,况乃凌秋阴。微寒薄肤腠,饮药增衣衾。一日失所治,百骸将不任。当从华氏学,聊欲为戏禽。》,它是一首描绘作者身体虚弱多病,特别是到了秋天病情加重的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疾病的深深忧虑,以及寻求治疗方法的心愿。 首句“体羸易生疾,况乃凌秋阴。”描绘了作者身体虚弱,容易生病的特点,尤其在秋天这样的季节,病情可能更加严重。第二句“微寒薄肤腠,饮药增衣衾。”进一步描述了作者的身体状况,微寒侵袭肌肤,需要服药和多穿衣服来保暖。 接下来的两句“一日失所治,百骸将不任。当从华氏学,聊欲为戏禽。”表达了作者寻求治疗方法的心愿。如果病情得不到及时的治疗,可能会对身体的其他部分产生影响。因此,作者希望从华氏那里学习治疗方法,并希望通过这种方式来改善自己的健康状况。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身体健康的深深忧虑和寻求治疗方法的心愿。通过描绘身体虚弱、病情加重的场景,以及寻求治疗方法的愿望,这首诗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关注和对健康的重视。同时,这首诗也表达了作者对华氏的尊重和学习的渴望,体现了作者对知识的追求和对学习的热爱。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体羸易生疾,况乃凌秋阴。
微寒薄肤腠,饮药增衣衾。
一日失所治,百骸将不任。
当从华氏学,聊欲为戏禽。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梅尧臣(1002年5月31日—1060年5月27日),字圣俞,世称宛陵先生,汉族,宣州宣城(今安徽省宣城市宣州区)人。北宋著名现实主义诗人,给事中梅询从子。

梅尧臣初以恩荫补桐城主簿,历镇安军节度判官。于皇祐三年(1051年)始得宋仁宗召试,赐同进士出身,为太常博士。以欧阳修荐,为国子监直讲,累迁尚书都官员外郎,故世称“梅直讲”、“梅都官”。嘉祐五年(1060年),梅尧臣去世,年五十九。

梅尧臣少即能诗,与苏舜钦齐名,时号“苏梅”,又与欧阳修并称“欧梅”。为诗主张写实,反对西昆体,所作力求平淡、含蓄,被誉为宋诗的“开山祖师”。曾参与编撰《新唐书》,并为《孙子兵法》作注。另有《宛陵先生集》及《毛诗小传》等。

关键词解释

  • 百骸

    读音:bǎi hái

    繁体字:百骸

    意思:指人的各种骨骼或全身。
      ▶《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成玄英疏:“百骸,百骨节也。”
      ▶唐·白居易《何处堪避暑》诗:“从心至百骸,无一

  • 失所

    读音:shī suǒ

    繁体字:失所

    英语:become homeless; be displaced

    意思:
     1.谓不得其应处之所。
      ▶《左传•哀公十六年》:“失志为昏,失所为愆。”

  • 一日

    读音:yī rì

    繁体字:一日

    英语:legal day

    意思:
     1.一昼夜;一天。
      ▶《诗•王风•采葛》:“一日不见,如三月兮。”
      ▶汉·司马迁《报任安书》:“是以肠一

  • 不任

    读音:bù rèn

    繁体字:不任

    意思:
     1.不能忍受;不能胜任。
      ▶《后汉书•皇后纪下•献帝伏皇后寿》:“操后以事入见殿中,帝不任其愤,因曰:‘君若能相辅,则厚,不尔,幸垂恩相捨。’”唐·韩愈《复志赋》:“既识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