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山中四首》 飞瀑挂高崖,幽禽响虚谷。

飞瀑挂高崖,幽禽响虚谷。

意思:飞泻的瀑布挂在高高的悬崖,幽禽响虚谷。

出自作者[宋]释圆悟的《山中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山水画卷,诗人以飞瀑、幽禽、涧木、岩花等自然景物为素材,展现了大自然的壮美和生机。同时,诗中还表现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以及他在南山麓漫步时的惬意心情。 首句“飞瀑挂高崖”,以飞瀑的形象展示了大自然的雄浑壮观。瀑布从高崖上倾泻而下,形成了一道美丽的风景线。接下来的“幽禽响虚谷”则描绘了山谷中的幽静氛围,鸟儿在空谷中鸣叫,给人一种宁静的感觉。 第二句“怜此一片景,借得数掾屋”,表达了诗人对这片美景的喜爱和向往。他希望能够在这里建一座小屋,与大自然为伴,享受这美好的景色。这里的“掾屋”指的是简陋的茅屋,象征着诗人对简朴生活的向往。 第三句“涧木卧槎牙,岩花散芒馥”,继续描绘了山谷中的自然景物。涧边的树木横七竖八地生长着,岩石上的花朵散发着浓郁的香气。这些细节描写丰富了画面,使读者仿佛置身于这片美景之中。 最后一句“策杖从所之,偶到南山麓”,表达了诗人在这片美景中的惬意心情。他拄着拐杖随意漫步,偶然来到了南山麓。这里的“策杖”意味着悠然自得,而“偶到”则表示诗人对这片美景的惊喜和欣赏。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优美的笔触描绘了大自然的壮美景色,展现了诗人对美好事物的热爱和向往。同时,诗中还表现了诗人在美景中的惬意心情,使人感受到了与大自然和谐相处的美好。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飞瀑挂高崖,幽禽响虚谷。
怜此一片景,借得数掾屋。
涧木卧槎牙,岩花散芒馥。
策杖从所之,偶到南山麓。

关键词解释

  • 飞瀑

    引用解释

    即瀑布。因其势飞流而下,故称。 唐 司空图 《二十四诗品·典雅》:“眼琴緑阴,上有飞瀑。” 清 林则徐 《即目》诗:“飞瀑正拖千嶂雨,斜阳先放一峰晴。” 刘大白 《丁宁(二)》诗:“这是你心里的飞瀑,琤琤瑽瑽的不滴的泉声。”

    读音:fēi pù

  • 虚谷

    读音:拼音:xū gǔ

    虚谷的解释

    虚谷(1823-1896) : 清代画家。僧人。俗姓朱,名怀仁,出家后,法名虚白,字虚谷,号紫阳山人,安徽新安(今歙县)人。早年任清军参将,后于九华山落发为僧。善画人物肖像、花鸟山水,冷隽清新,为海上画派代表人物。

    词语分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