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寄拄杖上王使君》 惟宜高处著,将寄谢宣城。

惟宜高处著,将寄谢宣城。

意思:只有该高的地方写,将寄感谢宣城。

出自作者[唐]贯休的《寄拄杖上王使君》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拄杖》,它是一首描绘拄杖形象的诗。通过对拄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首联“拄杖邻僧与,殊常不可名。”中,诗人以邻僧为引子,引出了拄杖的形象。这里“邻僧”是诗人借以比喻拄杖的象征,而“殊常不可名”则表达了拄杖的独特性和难以用语言描述的特点。诗人通过这样的比喻和描述,将拄杖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 颔联“一条黳玉重,百两紫金轻。”进一步描绘了拄杖的质感,其中“一条黳玉重”形象地描述了拄杖的质感厚重,如同黑玉一般;“百两紫金轻”则形容了拄杖的轻便,如同百两的紫金一般。这两句诗通过对比,突出了拄杖的轻便与厚重并存的特点。 颈联“有乳盘春力,无心合道情。”则描绘了拄杖的功能和意义。其中“有乳盘春力”形象地描述了拄杖在支撑人们行走的过程中,如同春天的力量一般给人以支持;“无心合道情”则表达了拄杖的存在与人的生活态度和情感相契合,无需人为控制,自然合乎道义。这一联进一步深化了拄杖的形象,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尾联“惟宜高处著,将寄谢宣城。”中,诗人表达了拄杖的适用场景和作用。其中“惟宜高处著”表明了拄杖适合在高处使用,如山顶、楼阁等地方;“将寄谢宣城”则暗示了诗人将拄杖作为感谢生活的象征,寄予了对生活的感激之情。这一联总结了全诗的主题,并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拄杖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态度和情感。诗人通过比喻、描绘、象征等手法,将拄杖的形象生动地展现在读者面前,并以此传达出对生活的感激和尊重。这首诗语言简练、形象生动,富有诗意,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拄杖邻僧与,殊常不可名。
一条黳玉重,百两紫金轻。
有乳盘春力,无心合道情。
惟宜高处著,将寄谢宣城。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贯休(832~912),唐末五代前蜀画僧、诗僧。俗姓姜,字德隐,婺州兰溪(今浙江兰溪市游埠镇仰天田)人。七岁出家和安寺,日读经书千字,过目不忘。唐天复间入蜀,被前蜀主王建封为“禅月大师”,赐以紫衣。

贯休能诗,诗名高节,宇内咸知。尝有句云:“一瓶一钵垂垂老,万水千山得得来,”时称“得得和尚”。有《禅月集》存世。亦擅绘画,尤其所画罗汉,更是状貌古野,绝俗超群,笔法坚劲,人物粗眉大眼,丰颊高鼻,形象夸张,所谓“梵相”。在中国绘画史上,有着很高的声誉。存世《十六罗汉图》,为其代表作。

关键词解释

  • 高处

    读音:gāo chù

    繁体字:高處

    短语:桅顶 肉冠 屋顶 洪峰 圆顶 尖顶 顶部

    英语:high

    意思:(高处,高处)

     1.高的处所;高的部位。

  • 寄谢

    读音:jì xiè

    繁体字:寄謝

    意思:(寄谢,寄谢)

     1.传告,告知。
      ▶唐·白居易《读史》诗之二:“山林少羁鞅,世路多艰阻。寄谢伐檀人,慎勿嗟穷处。”
      ▶宋·陆游《醉眠》诗:“寄谢敲门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