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念奴娇·楚天霜晓》 雅韵清虚,幽香淡泊,惟有陶家爱。

雅韵清虚,幽香淡泊,惟有陶家爱。

意思:雅乐韵清虚,幽香淡泊,只有陶家爱。

出自作者[宋]郑清之的《念奴娇·楚天霜晓》

全文赏析

这首诗《楚天霜晓》是一首典型的借物抒情诗,通过对秋日里秋圃中寒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尘世纷扰的无奈。而《多少风雨飘摇》则是一首借古喻今诗,通过对三闾大夫的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 首先,我们来赏析一下《楚天霜晓》这首诗。诗中通过对秋圃寒花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高洁品质的追求和对尘世纷扰的无奈。秋天的早晨,在楚天的霜露中,诗人看到了那些在寒风中依然盛开的花朵,它们虽然经历了季节的更迭和风雨的洗礼,但依然保持着端正的色彩,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高洁品质的象征。而这种高洁品质,显然是胜过那些在东篱下随风摇曳的普通花卉的。 诗中的“陶家爱”指的是陶渊明所代表的隐逸之士,他们追求清虚淡泊的品质,不与世俗同流合污。而“落红愁处如海”则表达了诗人对世事无常、人生飘零的感慨。这些寒花在经历了风雨飘摇之后,依然能够保持自己的本色,这正是诗人所追求的人生境界。 再来看一下《多少风雨飘摇》这首诗。这首诗通过对三闾大夫的典故的引用,表达了诗人对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三闾大夫是屈原的职位称号,他因为忠言直谏而被放逐,最终投汨罗江而死。诗中“夫君何素”指的是屈原忠贞不渝的品质,“晚节应难改”则表达了诗人对屈原品格的敬仰之情。 “休道三闾曾旧识,轻把木兰相对”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屈原与木兰相互理解的感慨,木兰也是一位忠贞之士,与屈原有着相似的遭遇和品质。诗人在这里引用了屈原和木兰的故事,表达了自己对于忠贞之士的敬仰之情。 “延桂同盟,索梅为友”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质的追求,他希望自己能够像延颈相望的桂树和寻找梅花的君子一样,与志同道合的人共同追求高尚的品质。 最后,“不复娇春态,年年秋后,笑观芳草萧艾”这两句则表达了诗人对于世事变迁、人生无常的感慨。他不愿意再像娇艳的花朵一样迎合春光,而是要在秋后笑看世间的芳草萧艾,表达了自己对于人生的态度和对于未来的信念。 总的来说,这两首诗都表达了诗人对于高尚品质的追求和对人生的感慨。通过借物抒情和借古喻今的手法,诗人将自己的情感和思考融入到了诗歌之中,使得诗歌具有了深刻的思想内涵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楚天霜晓,看老来秋圃,寒花犹在。
金阙栽培端正色,全胜东篱风采。
雅韵清虚,幽香淡泊,惟有陶家爱。
同他尘世,落红愁处如海。
多少风雨飘摇,夫君何素,晚节应难改。
休道三闾曾旧识,轻把木兰相对。
延桂同盟,索梅为友,不复娇春态。
年年秋后,笑观芳草萧艾。

关键词解释

  • 雅韵

    读音:yǎ yùn

    繁体字:雅韻

    意思:(雅韵,雅韵)

     1.雅正的韵律。
      ▶汉·蔡邕《琴赋》:“指掌反覆,抑案藏摧,于是繁絃既抑,雅韵复扬。”
      ▶唐·李商隐《高松》诗:“有风传雅韵,无雪试幽

  • 幽香

    读音:yōu xiāng

    繁体字:幽香

    短语:香味 芳香 花香 浓香 馨 喷香 馥 芬芳 香 香气 清香

    英语:a faint fragrance

    意思:清淡

  • 淡泊

    读音:dàn bó

    繁体字:淡泊

    短语:洁身自好 与世无争 落落寡合 孤芳自赏 出世

    英语:not seek fame and wealth

    意思:
     1.恬淡,

  • 清虚

    读音:qīng xū

    繁体字:清虛

    意思:(清虚,清虚)

     1.清凈虚无。
      ▶《文子•自然》:“老子曰:‘清虚者天之明也,无为者治之常也。’”三国·魏·阮籍《首阳山赋》:“且清虚以守神兮,岂慷慨而言之。”

  • 惟有

    读音:wéi yǒu

    繁体字:惟有

    意思:只有。
      ▶汉·孔融《论盛孝章书》:“海内知识,零落殆尽,惟有会稽·盛孝章尚存。”
      ▶宋·苏轼《和鲜于子骏郓州新堂月夜》诗之一:“惟有当时月,依然照杯酒。”
      

  • 陶家

    读音:táo jiā

    繁体字:陶家

    意思:
     1.谓烧制陶器与从事稼穑。家,通“稼”。
      ▶《大戴礼记•五帝德》:“﹝帝舜﹞蟜牛之孙,瞽叟之子也,曰重华。好学孝友,闻于四海,陶家事亲,宽裕温良。”
      ▶王聘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