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太素南游》 心到灵源千虑息,气随真火百骸通。

心到灵源千虑息,气随真火百骸通。

意思:心到灵源千虑叹息,气随真火百骸通。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送太素南游》

全文赏析

这首诗《戕性伤生俗所同》是一首富有哲理的诗,表达了对人生和自然的深刻理解。通过对“戕性伤生”的描述,诗人表达了对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和世俗欲望的批判,以及对自然和生命的尊重和敬畏。 首联“人间今见百年翁”,诗人通过描述人们看到百岁老人时的普遍反应,表达了对生命的短暂和无常的感慨。这一句也暗示了人们为了追求物质利益和世俗欲望而忽视了生命的珍贵和自然的美好。 颔联“无稽不学公超雾,有待犹嗤御寇风”,诗人用两个典故来表达对生命的认识。第一个典故“无稽不学公超雾”表达了不要盲目追求虚无缥缈的东西,要珍惜现实生活中的美好。第二个典故“有待犹嗤御寇风”则表达了不要过于执着于追求某种境界或目标,要学会放下,享受当下的生活。 颈联“心到灵源千虑息,气随真火百骸通”,诗人用生动的语言描述了心灵的净化过程和身体的自然反应。这一句表达了当心灵达到一定境界时,会自然而然地产生一种清净和安宁的感觉,同时也会对身体产生积极的影响。 最后一句“达者相忘道术中”,诗人以一种豁达的态度表达了对生命的领悟和理解。他认为,真正的智者会忘记世俗的纷扰和名利的追求,而将生命的真谛融入到自己的行为和思想中。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诗人对生命的尊重和敬畏,以及对过度追求物质利益和世俗欲望的批判。通过生动的比喻和典故,诗人传达了对自然和生命的深刻理解,以及对人生的智慧和哲理的启示。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戕性伤生俗所同,人间今见百年翁。
无稽不学公超雾,有待犹嗤御寇风。
心到灵源千虑息,气随真火百骸通。
临觞不用嗟离阔,达者相忘道术中。
作者介绍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 百骸

    读音:bǎi hái

    繁体字:百骸

    意思:指人的各种骨骼或全身。
      ▶《庄子•齐物论》:“百骸、九窍、六藏,赅而存焉,吾谁与为亲?”成玄英疏:“百骸,百骨节也。”
      ▶唐·白居易《何处堪避暑》诗:“从心至百骸,无一

  • 灵源

    读音:líng yuán

    繁体字:靈源

    意思:(灵源,灵源)

     1.对水源的美称。
      ▶宋·王十朋《题双瀑》诗:“瀑水箫峰下,灵源不可寻。”
      ▶清·魏源《古诗答陆彦若》之二:“崑崙閟灵源,滥觞储

  • 千虑

    读音:qiān lǜ

    繁体字:千慮

    意思:(千虑,千虑)

     1.反覆思考。
      ▶唐·张九龄《荆州作》诗之一:“千虑且犹失,万绪何其纷。”
     
     2.极言忧虑之多。
      ▶唐·高适《人

  • 息气

    读音:xī qì

    繁体字:息氣

    英语:pulmonary respiration

    意思:(息气,息气)

     1.宋时乐器名。
      ▶宋·周密《武林旧事•酒楼》:“又有吹箫、弹阮、息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