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赴抚州对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阶五首》 谤议不自辨,亲朋那得知。

谤议不自辨,亲朋那得知。

意思:舆论也不为自己辩解,亲戚朋友那得知。

出自作者[唐]戴叔伦的《赴抚州对酬崔法曹夜雨滴空阶五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离别和离愁,通过描绘雨夜中的孤客离情,表达了深深的哀愁和孤独。 首段,诗人描绘了自己在雨夜的孤寂感受,如同孤鸟在雨中颤抖,心惊不已。他独自在空荡的阶上听着雨声,夜深人静,雨声却不停,直到天明。这种情景让人感到深深的孤独和无助。 中段,诗人回忆起在枣树下的聚会,与僧人清谈的时光。然而,这种欢乐的时光在雨夜中显得格外遥远和模糊。诗人的心情从欢愉到哀伤,变化无常。 随后,诗人描述了自己在雨中驱马离开,并非仅仅因为离别而伤感。这里的雨似乎象征了离别的痛苦,而雨中的离别更增添了哀愁。 最后,诗人描述了离别的室内景象和雨夜的暗淡,以及他不能期待邮童带来消息的无奈。诗人的离别之痛在此被放大,他只能独自承受这份痛苦。 整首诗以雨夜为背景,通过细腻的描绘和丰富的情感,展现了诗人深深的离愁。诗人的情感深沉而真实,让人感同身受。这首诗不仅是一首优美的诗歌,也是一首深情的诗篇,表达了诗人对离别的深深哀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雨落湿孤客,心惊比栖鸟。
空阶夜滴繁,相乱应到晓。
高会枣树宅,清言莲社僧。
两乡同夜雨,旅馆又无灯。
谤议不自辨,亲朋那得知。
雨中驱马去,非是独伤离。
离室雨初晦,客程云陡暗。
方为对吏人,敢望邮童探。
纵酒常掷盏,狂歌时入室。
离群怨雨声,幽抑方成疾。
作者介绍
戴叔伦(约732——约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作次公),润州金坛(今属江苏)人。年轻时师事萧颖士。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晚年上表自请为道士。其诗多表现隐逸生活和闲适情调,但《女耕田行》、《屯田词》等篇也反映了人民生活的艰苦。论诗主张“诗家之景,如蓝田日暖,良玉生烟,可望而不可置于眉睫之前”。其诗体裁皆有所涉猎。今存诗二卷,多混入宋元明人作品,需要仔细辨伪。

关键词解释

  • 亲朋

    读音:qīn péng

    繁体字:親朋

    英语:kith and kin

    意思:(亲朋,亲朋)
    亲戚朋友。
      ▶《晋书•谢安传》:“安遂命驾出山墅,亲朋毕集,方与玄围棋赌别墅。”
     

  • 得知

    读音:dé zhī

    繁体字:得知

    短语:识破 意识到 获悉 查出 得悉 探悉 惊悉

    英语:(find out and) know

    意思:
     1.岂知;可知。<

  • 谤议

    读音:bàng yì

    繁体字:謗議

    英语:slander; calumny; libel

    意思:(谤议,谤议)
    非议。
      ▶《战国策•齐策一》:“能谤议于市朝,闻寡人之耳者,受下赏。”<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