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晚秋烟波》 云山杳杳已成秋,烟水漻漻方入暝。

云山杳杳已成秋,烟水漻漻方入暝。

意思:云山杳杳已成为秋季,烟水渗渗正在进入黑了。

出自作者[宋]文同的《晚秋烟波》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非常优美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一幅美丽的云山烟水图,表达了对画作的赞美和对画家的敬意。 首句“直于一丈素,写尽千里景”,直接点明了画作的尺幅和内容,表达了画作之大,涵盖了千里之景。这句诗给人一种宏大而壮美的感觉,仿佛一幅千里江山图就在眼前。 “云山杳杳已成秋,烟水漻漻方入暝”,这两句描绘了画作的细节和神韵。云山杳杳,烟水漻漻,给人一种深远、朦胧、神秘的感觉,仿佛置身其中,能感受到秋天的气息和夜晚的降临。 “君应无心得此画,我岂有言能尔咏”,最后两句表达了对画家的敬意和赞美。诗人认为这幅画是画家无心所得的佳作,自己也不知该用什么言语来赞美它。这种无言之咏,更显画作的妙处和画家的才华。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一幅美丽的云山烟水图,表达了对画作的赞美和对画家的敬意。它语言简洁,意境深远,给人以美的享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直于一丈素,写尽千里景。
云山杳杳已成秋,烟水漻漻方入暝。
君应无心得此画,我岂有言能尔咏。
作者介绍 文同简介
文同(1018~1079年),字与可,号笑笑居士、笑笑先生,人称石室先生。北宋梓州梓潼郡永泰县(今属四川省绵阳市盐亭县)人。著名画家、诗人。宋仁宗皇祐元年(1049年)进士,迁太常博士、集贤校理,历官邛州、大邑、陵州、洋州(今陕西洋县)等知州或知县。元丰初年,文同赴湖州(今浙江吴兴)就任,世人称文湖州。元丰二年(1079)正月二十日,文同在陈州(今河南省淮阳县)病逝,未到任而卒,享年61岁。他与苏轼是表兄弟,以学名世,擅诗文书画,深为文彦博、司马光等人赞许,尤受其从表弟苏轼敬重。

关键词解释

  • 云山

    读音:yún shān

    繁体字:雲山

    意思:(云山,云山)

     1.云和山。
      ▶南朝·梁·吴均《同柳吴兴乌亭集送柳舍人》诗:“云山离晻暧,花雾共依霏。”
      ▶唐·王昌龄《过华阴》诗:“云起太华山,

  • 烟水

    引用解释

    亦作“烟水”。 雾霭迷蒙的水面。 唐 孟浩然 《送袁十岭南寻弟》诗:“ 苍梧 白云远,烟水 洞庭 深。” 宋 辛弃疾 《沁园春·灵山齐庵赋》词:“新堤路,问 偃湖 何日,烟水濛濛?” 明 文徵明 《石湖》诗:“ 石湖 烟水望中迷,湖上花深鸟乱啼。” 清 纪昀 《阅微草堂笔记·滦阳消夏录一》:“烟水淼茫,庐舍遮映。”

    <
  • 杳杳

    读音:yǎo yǎo

    繁体字:杳杳

    意思:
     1.昏暗貌。
      ▶《楚辞•九章•怀沙》:“眴兮杳杳,孔静幽默。”
      ▶《古诗十九首•驱车上东门》:“白杨何萧萧,松柏夹广路,下有陈死人,杳杳即长暮。”

  • 秋烟

    读音:qiū yān

    繁体字:秋煙

    意思:(秋烟,秋烟)

     1.秋日的烟霭。
      ▶唐·卢照邻《宴梓州南亭》诗:“长薄秋烟起,飞梁古蔓垂。”
      ▶唐·包佶《奉和常阁老晚秋集贤院即事》:“秋烟凝缥帙,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