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题画廿四首》 空山寂寞人声绝,狼虎中间读道经。

空山寂寞人声绝,狼虎中间读道经。

意思:空山寂寞人的声音了,狼老虎中间读经过。

出自作者[明]唐寅的《题画廿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百尺松杉贴地青,布衣衲衲发星星。空山寂寞人声绝,狼虎中间读道经》是一首描绘山中道院生活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地描绘了道院的环境和生活的场景。 首句“百尺松杉贴地青”,诗人以高耸的松杉,描绘出道院的高峻,同时也表现出道院环境的清幽。松杉常被视为坚韧、高洁的象征,因此这一句也暗示了道院生活的清苦而高尚。 “布衣衲衲发星星”一句,诗人以布衣和星星两个形象,描绘出道士的朴素和年老。布衣代表了道士简朴的生活方式,而星星则象征了道士的岁月沧桑。这一句也进一步强调了道院生活的孤独和寂静。 “空山寂寞人声绝”一句,诗人以空山为背景,描绘出道院的寂静。空山往往给人一种孤独、寂寥的感觉,而这种寂静进一步强调了道院生活的孤独和宁静。人声绝则进一步突显了这种寂静,同时也暗示了道院生活的与世隔绝。 最后一句“狼虎中间读道经”,诗人以狼虎象征环境的险恶,以读道经象征道院的生活方式。这一句描绘了道院生活的艰难和挑战,同时也强调了道士的坚韧和毅力。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山中道院的生活,表达了对道教精神的赞美和对简朴、坚韧生活的向往。同时,它也以简洁明快的语言,传达了一种清幽、孤独、与世隔绝的感觉,让人感受到一种深深的宁静和淡泊。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百尺松杉贴地青,布衣衲衲发星星。
空山寂寞人声绝,狼虎中间读道经。
作者介绍 秦观简介
唐寅(1470年3月6日-1524年1月7日),生于成化六年二月初四,卒于嘉靖二年十二月二日。字伯虎,后改字子畏,号六如居士、桃花庵主、鲁国唐生、逃禅仙吏等,南直隶苏州府吴县人,明代著名画家、书法家、诗人。

唐寅的始祖是前凉陵江将军唐辉,这也直接影响到了唐寅,他在自己的书画题名中也常用“晋昌唐寅”落款。而到了唐初,其祖唐俭跟随李渊起兵,被封为“莒国公”,所以唐寅也常常自称“鲁国唐生”。到了明代,其祖唐泰任兵部车驾主事,死于土木堡之役。唐泰的后代子孙多散部在苏州吴县白下、桥里间一代。唐寅也正是出生在这一带,其父唐广德经营一家小酒馆。其父让他读书求取功名,唐寅不负父望,十六岁中苏州府试第一入痒读书。28岁时中南直隶乡试第一,次年入京应战会试。突发变故让唐寅丧失进取心,从此游荡江湖,埋没于诗画之间,终成一代名画家。

绘画宗法李唐、刘松年,融会南北画派,笔墨细秀,布局疏朗,风格秀逸清俊。人物画师承唐代传统,色彩艳丽清雅,体态优美,造型准确;亦工写意人物,笔简意赅,饶有意趣。其花鸟画长于水墨写意,洒脱秀逸。书法奇峭俊秀,取法赵孟頫。

绘画上与沈周、文徵明、仇英并称“吴门四家”,又称“明四家”。诗文上,与祝允明、文徵明、徐祯卿并称“吴中四才子”。

关键词解释

  • 空山

    读音:kōng shān

    繁体字:空山

    意思:幽深少人的山林。
      ▶唐·韦应物《寄全椒山中道士》诗:“落叶满空山,何处寻行迹?”明·李攀龙《仲春虎丘》诗:“古剎云光杳,空山剑气深。”
      ▶李大钊《警告全国父老书》:

  • 道经

    读音:dào jīng

    繁体字:道經

    英语:Taoist scriptures

    意思:(道经,道经)

     1.路过。
      ▶《后汉书•西域传•于窴国》:“元嘉元年,长史赵评在于窴病

  • 人声

    读音:rén shēng

    繁体字:人聲

    英语:voice

    详细释义:人所发的声音。老残游记?第十五回:『一言未了,只听得必必剥剥的声音,外边人声嘈杂,大声喊叫。』文明小史?第十九回:『站

  • 寂寞

    读音:jì mò

    繁体字:寂寞

    短语:寂 众叛亲离 落寞

    英语:lonesome

    意思:
     1.空虚无物。
      ▶《吕氏春秋•审分》:“是故于全乎去能,于假乎

  • 虎中

    读音:hǔ zhōng

    繁体字:虎中

    意思:古代射礼用具名。刻木为伏虎形,凿其背为口,行射礼时纳筭筹于其中,用以记数。中,盛算筹之器。
      ▶《仪礼•乡射礼》:“君射……于竟,则虎中、龙旃。”
      ▶郑玄注:“于竟,谓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