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九江解舟顺风追和张文潜》 咄哉和氏璞,底事待三献。

咄哉和氏璞,底事待三献。

意思:咄呢和氏璞玉,底事待三献。

出自作者[宋]王之道的《九江解舟顺风追和张文潜》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乘船离开湓江口时所作,表达了他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 首联“朝来转西风,天巧借吾便”,作者早晨转过头来看到西风,觉得这是上天赐予他的方便。这里透露出一种自然与人的和谐共鸣,作者似乎感到自己与自然相契合,仿佛一切都是天意。 颔联“解维湓江口,去若弦上箭”,作者解开船缆离开湓江口,船就像弦上的箭一样离弦而去。这一句描绘了作者即将离开此地,去往新的地方的急切心情。 颈联“水光漾朝曦,过浪制惊电”,描绘了江水的光影在晨曦中摇曳,波浪仿佛控制了闪电的动态,生动地描绘出江水的动态美和自然的力量。 尾联“期须走四驿,挽仰蓦二县”,作者期待着能够快速经过四座驿站,完成他向上级县份的拜访。这表达了作者对未来的期待和积极进取的精神。 整首诗充满了对自然的赞美和对未来的期待,语言流畅,意象生动,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态度和价值观,具有一定的思想深度和艺术价值。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朝来转西风,天巧借吾便。
解维湓江口,去若弦上箭。
水光漾朝曦,过浪制惊电。
周旋谢神贶,冠坐敢不变。
期须走四驿,挽仰蓦二县。
谁知久留滞,一旦乃适愿。
吾闻信由中,溪毛可羞荐。
咄哉和氏璞,底事待三献。
亨否自有时,时亨百无谴。
雷声在渊默,若讷故大辨。
千岩与万壑,左右供几砚。
落帆风亦止,璧月熨江练。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公元一〇九三年至一一六九年字彦猷,庐州濡须人。生于宋哲宗元祐八年,卒于孝宗乾道五年,年七十七岁。善文,明白晓畅,诗亦真朴有致。为人慷慨有气节。宣和六年,(公元一一二四年)与兄之义弟之深同登进士第。对策极言燕云用兵之非,以切直抑制下列。调历阳丞。绍兴和议初成,之道方通判滁州,力陈辱国非便。大忤秦桧意,谪监南雄盐税。坐是沦废者二十年。后累官湖南转运判官,以朝奉大夫致仕。之道著有相山集三十卷,《四库总目》相山词一卷,《文献通考》传于世。

关键词解释

  • 和氏

    引用解释

    1. 楚 人 卞和 (又称 和氏 )得玉璞于 楚 山中,奉而献之 厉王 和 武王 。使玉工辨认之,均曰:“石也。”以诳欺罪,被刖去两足。后又献之 楚文王 ,使玉工理之,果得宝玉。事见《韩非子·和氏》。后以“和氏”指识才之士。 晋 葛洪 《抱朴子·塞难》:“夫见玉而指之曰石,非玉之不真也,待 和氏 而后识焉。”

    2.指怀才

  • 三献

    读音:sān xiàn

    繁体字:三獻

    意思:(三献,三献)

     1.古代祭祀时献酒三次,即初献爵、亚献爵、终献爵,合称“三献”。
      ▶《仪礼•聘礼》:“荐脯醢,三献。”
      ▶《后汉书•百官志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