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独酌》 松竹开幽径,蓬蒿閟荆扉。

松竹开幽径,蓬蒿閟荆扉。

意思:松竹开小路,蓬蒿闭塞剂门。

出自作者[宋]吴儆的《独酌》

全文赏析

这首诗《松竹开幽径,蓬蒿閟荆扉。庭前两梧桐,浓绿涵清辉。南楹开半山,晨夕异烟霏。樽酒自宾主,幽鸟更埙篪。饮罢两无言,还读渊明诗》是一首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生活态度的诗。 首句“松竹开幽径,蓬蒿閟荆扉。”描绘出一条幽静的路径被松竹打开,而蓬蒿和荆棘等野草则把门扉封闭。这里的松竹象征着高洁和坚韧,蓬蒿和荆棘则象征着自然中的平凡和普通。诗人通过这种对比,表达出他对高洁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凡生活的淡然。 “庭前两梧桐,浓绿涵清辉。”这句诗描绘了庭前的两棵梧桐树,它们繁茂的枝叶遮蔽出浓密的绿荫,反射出清亮的光辉。这种景象既展示了诗人的生活环境,也象征着生活的美好和生机。 “南楹开半山,晨夕异烟霏。”这句诗描绘了住所的南面的楹柱,在晨夕之间都展现出不同的景象。楹柱的半开半闭象征着生活的变化和不确定性,而晨夕间的烟霏则象征着生活的变化无常。 “樽酒自宾主,幽鸟更埙篪。”这句诗描绘了诗人在孤独中与酒为伴,与鸟为友的生活状态。酒是宾客,鸟是主人的朋友,这种描绘展示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自然的亲近。同时,“幽鸟更埙篪”也表达了诗人对和谐生活的向往。 最后两句“饮罢两无言,还读渊明诗。”表达了诗人饮酒后的沉思和读书的乐趣。这里的“还读渊明诗”可能暗示着诗人对陶渊明的敬仰,也可能暗示着诗人对田园生活的向往和对隐逸生活的追求。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描绘自然景色和诗人生活态度,表达了诗人对高洁生活的向往和对平凡生活的淡然。同时,诗中也透露出诗人对和谐生活的追求和对隐逸生活的向往。这种情感表达方式既体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也体现了诗人对人生的深刻思考。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松竹开幽径,蓬蒿閟荆扉。
庭前两梧桐,浓绿涵清辉。
南楹开半山,晨夕异烟霏。
樽酒自宾主,幽鸟更埙篪。
饮罢两无言,还读渊明诗。

关键词解释

  • 蓬蒿

    读音:péng hāo

    繁体字:蓬蒿

    英语:crowndaisy chrysanthemum

    意思:
     1.蓬草和蒿草。亦泛指草丛;草莽。
      ▶《礼记•月令》:“﹝孟春之月﹞藜莠蓬蒿并兴

  • 幽径

    读音:yōu jìng

    繁体字:幽徑

    意思:(参见幽径,幽迳)

    解释:1.见\"幽径\"。

    造句:

  • 松竹

    读音:sōng zhú

    繁体字:鬆竹

    意思:
     1.松与竹。亦以喻节操坚贞。
      ▶南朝·梁元帝《与刘智藏书》:“山间芳杜,自有松竹之娱;巖穴鸣琴,非无薜萝之致。”
      ▶《南史•张沖传》:“房长渝谓孜曰:‘前

  • 荆扉

    引用解释

    柴门。 晋 陶潜 《归园田居》诗之二:“白日掩荆扉,对酒絶尘想。” 北周 庾信 《枯树赋》:“沉沦穷巷,芜没荆扉。” 唐 岑参 《西掖省即事》诗:“官拙自悲头白尽,不如巖下偃荆扉。” 宋 陆游 《野兴》诗:“从今谢人事,终日掩荆扉。” 清 黄景仁 《步从云溪归偶作》诗:“太息归荆扉,灯火惨不红。”

    读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