寒色满空山,悠然一径闲。
意思:寒脸色满空山,悠然一经闲。
出自作者[宋]汤仲友的《游洞庭》
全文赏析
这首诗《寒色满空山,悠然一径闲。鸟啼黄叶外,人度翠峰间。古殿藏云气,唐碑带藓斑。未穷幽绝处,兴心忽思还。》是一首描绘自然风景的诗,它以简洁明快的语言,生动形象的描绘了空山寒色、鸟啼人度、古殿云气、唐碑藓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留恋之情。
首句“寒色满空山,悠然一径闲。”描绘了满山寒色和一条悠然的小径。这里“寒色”既指山间的冷色调色彩,也暗喻了环境的清冷和幽静。“满空山”展现了山的广袤和深远,给人以空旷的感觉。“悠然”则描绘了小径的宁静和悠闲,仿佛是自然在静静地流淌。
“鸟啼黄叶外,人度翠峰间。”这两句描绘了鸟儿的啼鸣声和行人穿越翠峰的场景。这里“黄叶”和“翠峰”相互映衬,既有秋天的色彩,又有春天的生机。“外”字和“间”字都给人一种空间感和动态感,使人仿佛听到了鸟儿的啼鸣声,看到了行人的身影在山间穿行。
“古殿藏云气,唐碑带藓斑。”这两句描绘了古殿和唐碑的景象。古殿隐藏在云气之中,唐碑则布满了藓斑。这里“藏”和“带”都给人一种神秘感和历史感,使人感受到了古殿和唐碑的古老和神秘。同时,“唐碑”的描绘也展示了诗歌的文学底蕴和文化内涵。
最后,“未穷幽绝处,兴心忽思还。”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留恋和不舍之情。尽管景色幽绝,但作者仍然感到自己的心情被吸引,想要留在这里。这里的“兴心”既指作者的心情,也指自然的吸引力和神秘感。同时,“忽思还”也表达了作者对离开的犹豫和不舍。
总的来说,这首诗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描绘了空山寒色、小径悠然、鸟啼人度、古殿云气、唐碑藓斑的景象,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和留恋之情。诗歌语言优美,意境深远,富有文学底蕴和文化内涵。
相关句子
- 空山空山即我屋,一卷黄庭石上读。-- 出自《游白鹿洞歌》作者:[明]紫霞真人
- 空山尽白头。-- 出自《南城咏古》作者:[元]迺贤
- 空山木落。-- 出自《霜天晓角·空山木落》作者:[宋]赵希明
- 空山。-- 出自《醉翁操·冷冷潺潺》作者:[宋]郭祥正
- 横笛空山暮。-- 出自《点绛唇 越山见梅》作者:[宋]吴文英
- 明月兮空山。-- 出自《红岩感怀四首》作者:[宋]白玉蟾
- 空山驿。-- 出自《相思引 送范殿临赴黄岗》作者:[宋]贺铸
- 空山驿。-- 出自《相思引 送范殿临赴黄岗》作者:[宋]贺铸
- 诵经空山坻。-- 出自《吴中礼石佛诗》作者:[南北朝]江淹
- 水边寒色。-- 出自《暗香 吴中顾氏旧时月色亭,陆壹天倡始用白》作者:[元]邵亨贞
- 寒色沈凝。-- 出自《浪淘沙·和气欲超升》作者:[元]王哲
- 寒色一帘轻。-- 出自《菩萨蛮·丝丝杨柳莺声近》作者:[宋]楼枎
- 朝夜起寒色。-- 出自《同沉右率诸公赋鼓吹曲名 临高台》作者:[南北朝]谢朓
- 寒色到书帏。-- 出自《菩萨蛮·玉龙细点三更月》作者:[宋]张孝祥
- 犹带枝头寒色。-- 出自《谒金门 赋梅》作者:[元]李俊明
- 黄花满地弄寒色。-- 出自《兰陵王·楚天碧》作者:[宋]陈允平
- 寒色消残酒。-- 出自《虞美人·长空一夜霜风吼》作者:[宋]赵善括
- 悠然处。-- 出自《渔家傲·今日山头云欲举》作者:[宋]陈与义
- 悠然怀所知。-- 出自《和王突秋夜有所思》作者:[唐]卢照邻
- 意悠然。-- 出自《诉衷情·闲中一觉日高眠》作者:[宋]张抡
- 悠然处。-- 出自《点绛唇 暮秋晨起书所见》作者:[金]段克己
- 悠然趣自安。-- 出自《题彭泽后人吟楼》作者:[宋]释斯植
- 悠然步中庭。-- 出自《六亭为邵阳登临之胜识其名於千岩之诗稔矣乃》作者:[宋]史弥宁
- 彩霞飞满空。-- 出自《阮郎归·一轮明月照三峰》作者:[宋]宋先生
- 封雪满空枝。-- 出自《发长松遇雪诗》作者:[南北朝]鲍照
- 谁撒、满空星斗。-- 出自《绛都春·升平似旧》作者:[宋]京镗
- 绽瑶花、满空无数。-- 出自《郭郎儿慢·日放银霞》作者:[元]王哲
- 遂引下、满空鸾鹤。-- 出自《刮鼓社》作者:[元]王哲
- 混然一*。-- 出自《益寿美金花》作者:[元]侯善渊
- 津然一笑欢。-- 出自《菩萨蛮·去年今日游稽古》作者:[宋]郭应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