幽怀谁共语,远目送归鸿。
意思:幽怀谁交谈,远处目送归鸿。
出自作者[元]元好问的《临江仙 自洛阳往孟津道中作》
全文赏析
【注释】:
由词题不知,此词作于由洛阳赴孟津的途中。元好问自金宣宗兴定二年(1218)移家河南登封,此后一段时间行迹多在河南 。作者触景伤感,吊古伤今,来抒发自己的怀抱。
北邙山,在河南洛阳县北。古代王侯公卿多葬此山,唐新乐府有《北邙行》,所以有“黄尘老尽英雄”的感慨。这里的“老尽”蕴含着作者对英雄不遇,空老京华的无限感伤,不由不发生人生长恨水长东”的慨叹“ 人生 ”句用李煜“自是人生长恨,水长东”句,但更为悲壮。作者的一腔幽怨无人共语,有英雄独立的悲凉 ,《远目送归鸿》有稽康“月送证鸿,手挥王弦”(《赠秀才入军》和贺铸的恨登山临水。和寄七弦桐 ,目送归鸿”(《六州歌头少年侠气》)意即有哀怨,又有不平之意。
上片言情,下片说理,英雄无奈,只好作自我宽慰语:“盖世功名将底用,从前错怨天公”。功名也只不过是过眼烟云,唯有洗歌美酒,天伦至爱,才是人间乐事呀 。所以词最后 ,作者发出:“男儿行处是,未要论穷通”的感慨。这也正是他在收复失地,重返家园的理想行当国孝无恢复之谋的现实的矛盾之中 ,希望与失望情绪交织而构筑成情绪。
相关句子
- 目送飞鸿杳。-- 出自《菩萨蛮 题钱德钧水村图 珊瑚木难卷二》作者:[元]陆祖允
- 目送征鸿去。-- 出自《菩萨蛮·飞云障碧江天暮》作者:[宋]杨冠卿
- 目送落霞江浦。-- 出自《昭君怨·人在醉乡居住》作者:[宋]刘光祖
- 目送冥飞-- 出自《南乡子 秋日旅怀》作者:[元]王结
- 目送楚云空。-- 出自《浪淘沙·目送楚云空》作者:[宋]幼卿
- 目送斜阳岸。-- 出自《清平乐 题碧梧苍石图 珊瑚网名书题跋卷八》作者:[元]竹月道人
- 目送飞鸿远。-- 出自《桃源忆故人·小园雨霁秋光转》作者:[宋]朱敦儒
- 目送残晖。-- 出自《偷声木兰花·画桥浅映横塘路》作者:[宋]张先
- 目送归鸿。-- 出自《六州歌头·少年侠气》作者:[宋]贺铸
- 极目送云竹。-- 出自《昭君怨·隔叶乳鸦声软》作者:[宋]赵长卿
- 幽怀共展。-- 出自《点绛唇 高照 先生,宋朝遗老也,尝有长短》作者:[元]邵亨贞
- 幽怀共展。-- 出自《点绛唇 高照 先生,宋朝遗老也,尝有长短》作者:[元]邵亨贞
- 幽怀无处托。-- 出自《谒金门·罗衾薄》作者:[元]元好问
- 可以慰幽怀。-- 出自《唐多令·冠上满尘埃》作者:[元]张之翰
- 幽怀感念今古。-- 出自《摸鱼儿 秋日旅怀》作者:[元]王结
- 千里,何处托幽怀。-- 出自《江梅引 题阙》作者:[元]白朴
- 谁共赏。-- 出自《朝天子·小阁宽如掌》作者:[宋]杨无咎
- 谁共清欢。-- 出自《行香子 暮抵应城宿县齐后园》作者:[元]宋*
- 谁共清欢。-- 出自《行香子 暮抵应城宿县齐后园》作者:[元]宋*
- 谁共说。-- 出自《摸鱼儿·记当年》作者:[宋]王学文
- 此情谁共。-- 出自《黄鹤引·生逢垂拱》作者:[宋]方资
- 谁共登楼。-- 出自《减字木兰花·闲情减旧》作者:[宋]贺铸
- 谁共赏。-- 出自《千秋岁·雨声萧瑟》作者:[宋]叶梦得
- 欲谁共。-- 出自《喜迁莺 祁阳官舍,早春闻莺》作者:[元]王恽
- 好语远相避,独怜曾几遭。-- 出自《疑独学录屡过仆言诗又遗以成编盖区区每有意》作者:[宋]袁说友
- 背归鸿。-- 出自《江神子/江城子》作者:[宋]苏轼
- 归鸿逝矣。-- 出自《赠郑曼季诗四首 谷风》作者:[魏晋]陆云
- 好趁归鸿。-- 出自《采桑子·云踪老去浑无定》作者:[宋]周紫芝
- 落日送归鸿。-- 出自《菩萨蛮·北风振野云平屋》作者:[宋]苏庠
-
归鸿应别浦。-- 出自《洞仙歌·半栏花雨》作者:[宋]胡翼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