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昭君曲》 君不见越中美人嫁姑苏,敌国既破还陶朱。

君不见越中美人嫁姑苏,敌国既破还陶朱。

意思:君不见越中美人出嫁姑苏,中国已经破回陶朱。

出自作者[元]杨维桢的《昭君曲》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雁拟人,以明妃借代,抒发了对民族英雄王昭君的怀念之情,对汉元帝不能识辨忠奸,致使红颜女子陷于不幸的愤懑之意。 首联“胡雁向南飞,明妃西嫁几时归?”以雁归拟人化了的昭君,昭君既然已经远嫁西塞,那么何时才能回归汉室呢?这一问,把读者的思绪引向了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汉唐之交那个动荡的时代。 颔联“胡酥入馔捐汉食,胡风中人裂汉衣。”写的是匈奴贵族已把汉人食品作为美味食品享用,匈奴人更是已习惯于穿汉人的衣服。这一现象是汉元帝重用奸臣迫害王昭君的产物,是昏聩的汉元帝的腐朽统治造成的。 颈联“胡音不通言语译,分死薄命穹庐域。”写的是匈奴人不通汉族语言,只能以死守着这片穷荒之地。这一联是写王昭君远嫁匈奴的悲惨命运,也是对汉元帝昏聩生活的控诉。 尾联“君不见越中美人嫁姑苏,敌国既破还陶朱。”诗人用越中美人和姑苏富贾两个生动的比喻,表达了对昭君不幸的命运的同情,对汉元帝昏聩生活的愤慨之情。 全诗运用拟人手法,把雁拟作昭君,把酥拟作昭君的食物,把衣拟作汉衣,把音乐拟作语言等,使读者产生强烈的共鸣。诗人通过写昭君的遭遇,揭露汉元帝的昏聩生活。表达了诗人对昭君不幸命运的深切同情,同时也对汉元帝的腐朽统治表示了不满。 这首诗语言通俗易懂,但寓意深刻。诗人通过丰富的想象和生动的比喻,使诗歌具有很强的感染力。同时,诗歌中运用了大量的对比手法,如胡汉之别、生死之别、富贾与穷人之间的差别等,使得诗歌的主题更加突出。 总的来说,这首诗是一首充满情感和思考的佳作,通过昭君这个形象,表达了诗人对历史和现实的深刻反思和对人性的深入探究。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胡雁向南飞,明妃西嫁几时归?
胡酥入馔捐汉食,胡风中人裂汉衣。
胡音不通言语译,分死薄命穹庐域。
君不见越中美人嫁姑苏,敌国既破还陶朱。
嗟嗟孤冢黄草碧,祗博呼韩双白璧。
作者介绍 张耒简介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等。他是元朝末年和明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他的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常常描写自然风景和人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杨维桢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画作与诗歌一样清新脱俗、自然流畅。

关键词解释

  • 姑苏

    读音:gū sū

    繁体字:姑蘇

    英语:Co To

    意思:(姑苏,姑苏)
    亦作“姑胥”。
     
     1.山名。在江苏省·吴县西南。
      ▶《史记•河渠书》:“上姑苏,望五湖。”<

  • 敌国

    读音:dí guó

    繁体字:敵國

    短语:中立国 亡国

    英语:enemy state

    意思:(敌国,敌国)

     1.敌对之国。
      ▶《周礼•夏官•环人》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