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冬夜不寐》 半生孤愤酒难浇,挑灯且读韩非子。

半生孤愤酒难浇,挑灯且读韩非子。

意思:半生孤愤难浇酒,挑着灯笼而且读韩非子。

出自作者[清]陈维崧的《冬夜不寐》

全文赏析

这首词写的是作者在一个风雪交加的夜晚,孤枕难眠,愁绪万千,于是挑灯夜读韩非子的故事,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孤寂、愤懑之情,同时也展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 首句“旧恨如丝,新寒似水,两般都着人心里”,用丝比喻旧恨,用水比喻新寒,表现出作者内心的愁绪和寒冷的感受相互交织,无法解脱。这种情感的描绘十分细腻,让人感受到作者内心的苦闷和痛苦。 接着,“五更刁斗汴梁城,一天风雪成皋垒”,通过描写外部环境的恶劣,进一步烘托出作者内心的孤独和愤懑。刁斗声声,风雪交加,让人的心境更加凄凉。 然后,“古寺钟声,邻墙月死,枕头欹遍如何是”,通过古寺钟声和邻墙月死的描绘,进一步营造出一种孤寂、凄清的氛围,让人感受到作者的孤独和无助。 最后,“半生孤愤酒难浇,挑灯且读韩非子”,通过描述作者挑灯夜读韩非子的情景,展现出一种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尽管内心孤愤,但作者仍然通过读书来寻求解脱和安慰,表现出一种积极向上的精神风貌。 整首词情感真挚,意境深远,通过细腻的描绘和抒发内心情感,展现出作者内心的世界和坚韧不屈的人生态度。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旧恨如丝,新寒似水,两般都着人心里。
五更刁斗汴梁城,一天风雪成皋垒。
古寺钟声,邻墙月死,枕头欹遍如何是。
半生孤愤酒难浇,挑灯且读韩非子。
作者介绍
陈维崧(1625—1682年),字其年,号迦陵,江苏宜兴人。明末清初词坛第一人,阳羡词派领袖。明末四公子之一陈贞慧之子。

明熹宗天启五年(1625年),陈维崧出世,幼时便有文名。十七岁应童子试,被阳羡令何明瑞拔童子试第一。与吴兆骞、彭师度同被吴伟业誉为“江左三凤”。与吴绮、章藻功称“骈体三家”。明亡后,科举不第。弟弟陈宗石入赘于商丘侯方域家,陈维崧亦寓居商丘,与弟同居。顺治十五年(1658年)十一月,陈维崧访冒襄,在水绘庵中的深翠房读书,冒襄派徐紫云(云郎)伴读。

康熙元年(1662年),陈维崧至扬州与王士祯、张养重等修禊红桥。康熙十八年(1679年),举博学鸿词科,授官翰林院检讨。卒于清圣祖康熙二十一年(1682年),享年五十八岁。

关键词解释

  • 韩非子

    解释

    韩非子 Hán Fēizǐ

    [Han Feizi] 同“韩非”

    读音:hán fēi zǐ

  • 孤愤

    读音:gū fèn

    繁体字:孤憤

    英语:fatherless anger

    意思:(孤愤,孤愤)
    韩非所着的书篇名。
      ▶《史记•老子韩非列传》:“﹝韩非﹞悲廉直不容于邪枉之臣,观往者得失

  • 挑灯

    读音:tiǎo dēng

    繁体字:挑燈

    英语:raise the wick of an oil lamp

    意思:(挑灯,挑灯)
    拨动灯火,点灯。亦指在灯下。
      ▶唐·岑参《邯郸客舍歌》:

  • 半生

    读音:bàn shēng

    繁体字:半生

    短语:半辈子

    英语:half a lifetime

    意思:
     1.谓没有完全死。
      ▶北周·庾信《慨然成咏》:“交让未全

  • 非子

    读音:fēi zǐ

    繁体字:非子

    意思:周时人,也写作飞子,善养马。
      ▶周孝王召使主养马于汧水、渭水之间。后封于秦(今甘肃·张家川东),为周的附庸,邑之秦,使复续嬴氏祀,号曰秦嬴,是为秦始封之祖。
      ▶《史记•秦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