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谢张法曹万顷小山暇景见忆》 乐道随去处,养和解朝簪。

乐道随去处,养和解朝簪。

意思:乐道随去处,培养和解除朝廷簪。

出自作者[唐]钱起的《谢张法曹万顷小山暇景见忆》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隐居山林的生活写照,通过对朝堂之外的茅堂生活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闲适、恬淡生活的向往。 首联“乐道随去处,养和解朝簪。茅堂近丹阙,佳致亦何深”,直接点明作者的生活态度,乐于随处而安,不追逐名利,远离朝堂,享受山林之景。茅堂靠近丹阙,这里的“丹阙”象征朝廷,作者以此表明自己已远离朝堂,这在诗歌中是一种常见的修辞手法。而“佳致亦何深”则表现出作者对山林之美的赞赏。 颔联“退食不趋府,忘机还在林。清风乱流上,永日小山阴”,进一步描绘了作者的生活状态。他在退食之后,不再去官府,而是在林中忘却世间的纷争,享受清风的吹拂。整日在小山阴(即小山阴的郊外)游玩,表现出作者对山林生活的喜爱。 颈联“解箨雨中竹,将雏花际禽。物华对幽寂,弦酌兼咏吟”,描绘了雨中竹子新生的场景和花际的鸟鸣,表现出山林的生机和幽静。同时,他还一边弹琴酌酒,一边吟诗咏怀,进一步表现出作者的生活情趣。 尾联“自昔仰高步,及兹劳所钦。郢歌叨继组,知己复知音”,表达了作者对高人的敬仰,也表达了自己对山林生活的满足。他感激能够来到这里,继续吟诗作赋,因为这里有知己也有知音。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作者山林生活的描绘,表现出作者对闲适、恬淡生活的向往和对自然的热爱。同时,也表现出作者对高人的敬仰和对知音的感激。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意境深远,是一首优秀的山水田园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乐道随去处,养和解朝簪。
茅堂近丹阙,佳致亦何深。
退食不趋府,忘机还在林。
清风乱流上,永日小山阴。
解箨雨中竹,将雏花际禽。
物华对幽寂,弦酌兼咏吟。
自昔仰高步,及兹劳所钦。
郢歌叨继组,知己复知音。
作者介绍 郁达夫简介
钱起(722?—780年),字仲文,汉族,吴兴(今浙江湖州市)人,唐代诗人。早年数次赴试落第,唐天宝十年(751年)进士,大书法家怀素和尚之叔。初为秘书省校书郎、蓝田县尉,后任司勋员外郎、考功郎中、翰林学士等。曾任考功郎中,故世称“钱考功”。代宗大历中为翰林学士。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也是其中杰出者,被誉为“大历十才子之冠”。又与郎士元齐名,称“钱郎”,当时称为“前有沈宋,后有钱郎。”

关键词解释

  • 养和

    读音:yǎng hé

    繁体字:養和

    意思:(养和,养和)

     1.保养身心。和,指人体元气。
      ▶《后汉书•周磐传》:“昔方回、支父啬神养和,不以荣利滑其生术。”
      ▶《晋书•贺循传》:“逍遥养和,

  • 乐道

    读音:lè dào

    繁体字:樂道

    英语:take delight in talking about; be only too glad to talk about

    意思:(乐道,乐道)

  • 去处

    读音:qù chù

    繁体字:去處

    短语:住处

    英语:whither

    意思:(去处,去处)
    I
    离别与相处。
       ▶宋·曾巩《馆阁送钱纯老知婺州》诗序:“

  • 和解

    解释

    和解 héjiě

    (1) [become reconciled;settle]∶平息纷争,重归于好。今法律上指当事人约定互相让步,不经法院以终止争执或防止争执发生

    使争吵的两派和解

    (2) [settlement]∶在法律上,指诉讼当事人之

  • 朝簪

    读音:cháo zān

    繁体字:朝簪

    意思:朝廷官员的冠饰。常用以借指京官。
      ▶唐·张说《襄州景空寺题融上人兰若》诗:“何由侣飞锡,从此脱朝簪。”
      ▶宋·苏舜钦《寄守坚觉初二僧》诗:“师方传祖印,我欲谢朝簪。”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