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又寄公仪四首》 又拥双旌去守蒲,波从天上泛归舻。

又拥双旌去守蒲,波从天上泛归舻。

意思:又拥有双旌去守蒲,波从天上泛归船。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又寄公仪四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表达了一位官员在离别家乡、亲人以及即将面对新的工作挑战时的复杂情感。 首句“又拥双旌去守蒲,波从天上泛归舻”描绘了诗人离开家乡的情景,双旌是官员的仪仗,从天上泛归舻则描绘了归乡的情景,但“又”字暗示了这不是第一次离开,而是经常性的。 “青云慷慨逢辰早”表达了诗人对早些年遇到明主、得到提拔的感激之情,同时也暗示了之后因为忠诚而受到的冷遇。 “白发逶迤事主孤”则表达了诗人对忠诚于主人的敬意,同时也暗示了因为忠诚而受到的委屈和冷落。 “薄宦多端非我素”表达了诗人对自己的工作感到厌倦,觉得自己的工作并不适合自己。 “清吟终日是君图”表达了诗人虽然工作辛苦,但仍然希望为主人尽力的决心。 最后两句“锦江春色年年好,忆把游人醉袖无”描绘了故乡的美景,表达了对故乡的思念之情。 整首诗情感深沉,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自己工作的反思,更有对未来的期待和希望。诗人通过细腻的描绘,表达了自己复杂而真实的情感,是一首优秀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又拥双旌去守蒲,波从天上泛归舻。
青云慷慨逢辰早,白发逶迤事主孤。
薄宦多端非我素,清吟终日是君图。
锦江春色年年好,忆把游人醉袖无。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天上

    读音:tiān shàng

    繁体字:天上

    英语:celestial

    意思:天空中。如:飞机在天上飞;月亮挂在天上。
    ------------------------------
    天上

  • 双旌

    读音:shuāng jīng

    繁体字:雙旌

    意思:(双旌,双旌)

     1.唐代节度领刺史者出行时的仪仗。
      ▶《新唐书•百官志四下》:“节度使掌总军旅,颛诛杀。初授,具帑抹兵仗诣兵部辞见,观察使亦如之。辞日,

  • 从天

    读音:cóng tiān

    繁体字:從天

    意思:(从天,从天)
    顺从天意。
      ▶《礼记•乐记》:“乐者敦和,率神而从天。”
      ▶《宋书•礼志一》:“自五帝三王以下,或父子相继,同体异德;或纳大麓,受终文祖;或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