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赵栗夫归省吴江》 秋入吴江一叶飞,归来游子着朝衣。

秋入吴江一叶飞,归来游子着朝衣。

意思:秋季进入吴江一叶飞,归来游子着上朝的衣服。

出自作者[明]王鏊的《送赵栗夫归省吴江》

全文赏析

这首诗描绘了一幅秋天归来的游子景象,并表达了对家乡、乡人的感情以及对仕途生涯的感慨。以下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秋入吴江一叶飞,归来游子着朝衣”,以秋天的景象引入,落叶纷飞,游子归来,穿着朝衣,形象地描绘了游子的形象和归来的场景,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时序更迭、游子归乡的感慨。 颔联“乡人始识文章贵,仕路休嫌定省稀”,上句表达了乡人开始认识到文章的价值,这是对知识和文化的肯定,也反映了社会风气的转变。下句则是对仕途生涯的感慨,劝诫仕途中人不要因为繁忙而疏忽了对家人的关心和省视。 颈联“宝带桥边舟泛泛,白云司里树依依”,以景物描写为主,宝带桥边的舟船泛泛,白云司里的树木依依,形象生动,同时也透露出一种对故乡风物的眷恋和思念之情。 尾联“路经震泽人应问,太史周南胡不归”,通过设问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思念和对归乡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无法归乡的无奈和惆怅。 整首诗以秋天归来的游子为主题,通过对故乡、乡人、仕途生涯的描写和感慨,表达了诗人对故乡的眷恋和对归乡的渴望,同时也透露出一种时序更迭、人生易老的感慨。诗歌形象生动,语言流畅自然,是一首具有较高艺术价值的诗歌作品。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秋入吴江一叶飞,归来游子着朝衣。
乡人始识文章贵,仕路休嫌定省稀。
宝带桥边舟泛泛,白云司里树依依。
路经震泽人应问,太史周南胡不归。
作者介绍
王鏊(1450年9月22日-1524年4月14日),字济之,号守溪,晚号拙叟,学者称其为震泽先生,是明代著名的政治家、文学家和教育家。他出生于江苏苏州吴县(今苏州市吴中区),自幼聪颖过人,八岁即能读经史,十二岁能作诗。十六岁时,国子监诸生即传颂其文。

成化十一年(1475年),王鏊考中进士,授翰林编修。他历任礼部侍郎、太常卿、吏部尚书等职,参与过多次政治改革和军事征战。王鏊主张废丞相制度,设立内阁,以提高政治效率。他还积极推动教育事业的发展,提倡科举制度的改革,促进人才选拔和教育公平。

除了政治和教育方面的贡献,王鏊也是一位才华横溢的文学家。他的诗歌清新脱俗,充满山水意境,代表作有《看梅》、《水调歌头·游南溪》等。他还是一位书法家和画家,创立了“震泽派”的绘画风格,被誉为“王派”。

关键词解释

  • 一叶

    读音:yī yè

    繁体字:一葉

    意思:(一叶,一叶)

     1.一片叶子。
      ▶《列子•说符》:“宋人有为其君以玉为楮叶者,三年而成……列子闻之曰:‘使天地之生物,三年而成一叶,则物之有叶者寡矣。’”唐·李白《

  • 吴江

    读音:wú jiāng

    繁体字:吳江

    意思:(吴江,吴江)

     1.吴淞江的别称。
      ▶《国语•越语上》“三江环之”三国·吴·韦昭注:“三江:吴江、钱唐江、浦阳江。”
      ▶宋·毛滂《过吴淞江》诗:“

  • 游子

    读音:yóu zǐ

    繁体字:游子

    短语:客 行人 行者 行旅

    英语:man travelling in a place far away from home

    意思:(参见游

  • 飞归

    读音:fēi guī

    繁体字:飛歸

    英语:way of reckoning division with a two; digit divisor on the abacus

    意思:(飞归,飞归)

  • 朝衣

    读音:cháo yī

    繁体字:朝衣

    意思:
     1.君臣上朝时穿的礼服。
      ▶《孟子•公孙丑上》:“立于恶人之朝,与恶人言,如以朝衣朝冠坐于涂炭。”
      ▶《后汉书•刘宽传》:“使侍婢奉肉羹,翻污朝衣。”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