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发衡州(一本题作《白发》)》 树头哑哑啼,愧杀返哺乌。

树头哑哑啼,愧杀返哺乌。

意思:树头哑哑地,又杀回来喂乌鸦。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发衡州(一本题作《白发》)》

全文赏析

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变化和岁月的流逝。诗中描述了作者在五日之后,头发变得灰白,皮肤变得粗糙,容颜也发生了变化,这象征着人生的衰老和变化。 “人生冰雪容,终作靴纹粗”,形象地描绘了人生的变化,从青春的“冰雪容”到衰老的“靴纹粗”。这种变化是不可避免的,但同时也让人感到人生的无常和短暂。 “今朝清镜中,已与昨日殊”,描述了时间的流逝和人生的变化。今天的自己已经和昨天不同,这让人感到时间的无情和人生的无常。 诗中表达了对亲情的深深感激和思念。“有亲恩最深,抚养劳勤劬”,表达了对父母的感激和思念之情。父母对作者的抚养和照顾,让作者感受到了深深的亲情和爱。 作者也表达了对子女的疼爱和期望。“有子初学言,行步要母扶”,作者对子女未来的期望是希望他们能够健康成长,同时也表达了对子女未来的担忧和关心。 总的来说,这首诗表达了作者对人生的感慨和对亲情的深深感激,同时也表达了对未来的期望和担忧。这首诗以细腻的笔触,描绘了人生的变化和岁月的流逝,让人感受到了人生的无常和珍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五日白一发,十日皱一肤。
人生冰雪容,终作靴纹粗。
今朝清镜中,已与昨日殊。
不忧须眉苍,但恐皮肉枯。
肉枯亦常理,所念非壮图。
有亲恩最深,抚养劳勤劬。
怜我幼失怙,爱我如掌珠。
斯恩未及报,不敢忘须臾。
书来得凶问,哀顿空号呼。
衣衾与棺敛,弗得亲走趋。
家山在万里,那能返故都。
树头哑哑啼,愧杀返哺乌。
有子初学言,行步要母扶。
已解索梨栗,未知识之无。
重在托宗祀,岂暇问贤愚。
弟妹皆漂零,远在天一隅。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哑哑

    读音:yā yā

    繁体字:啞啞

    英语:cries of a crow

    意思:(哑哑,哑哑)
    I
    笑声。
       ▶《易•震》:“震来虩虩,恐致福也;笑言哑哑,后有则也。”
     

  • 树头

    读音:shù tóu

    繁体字:樹頭

    意思:(树头,树头)
    树干以上的部分。
      ▶唐·韩偓《残春旅舍》诗:“树头蜂抱花鬚落,池面鱼吹柳絮行。”
      ▶宋·梅尧臣《和公仪龙图小桃花》:“三分春色一分休,始见桃花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