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卢孤女》 生作只影娥,死作独根柏。

生作只影娥,死作独根柏。

意思:生作只影娥,死在一根柏。

出自作者[元]杨维桢的《卢孤女》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一首描绘古代官家女子的悲惨命运的诗。它通过一位名叫卢孤女的年轻女子的经历,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压迫。 首先,诗中描述了卢孤女的身份和处境。她年仅十五岁,就被官家选中,被迫参加新条括童女的婚姻计划。然而,她已经有了一个妻子,而她作为妾室的身份又不被允许。这种身份的矛盾和处境的艰难,使她陷入了深深的痛苦之中。 其次,诗中描绘了卢孤女的挣扎和反抗。她知道婚姻的急迫和不合理,但她没有别的选择,只能接受。她试图通过上堂拜姑、下堂失身的举动来表达自己的决心,但她也知道这种行为只会使自己更加危险。因此,她选择了弹琴高楼,以此来表达自己的苦闷和无奈。 然后,诗中展示了卢孤女的命运如何被社会所决定。她被东家聘、西家求,明珠火贝纷纷投向她。然而,这些追求并没有给她带来幸福,反而使她的处境更加艰难。她的节操和尊严被视为河可干、石可泐的存在,无法被任何人或事物所改变。 最后,诗中表达了对男性腐节随草莽的批判和对女性尊严的赞美。卢孤女的行为虽然不被社会所接受,但她坚守了自己的尊严和节操。她宁愿成为只影娥、死作独根柏,也不愿屈服于社会的压力和男性的腐朽。这种精神令人敬佩,也让人反思封建社会对女性的压迫和不公。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卢孤女的经历,揭示了封建社会中女性所面临的种种困境和压迫。它赞美了女性的尊严和节操,同时也批判了男性的腐朽和不义。这首诗具有深刻的社会意义和历史价值,值得我们深思和借鉴。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卢孤女,年十五,官家新条括童女,东家媒娘传巧语。
卢家郎,选东床,奈郎自有妇,妾使余不当。
早知急婚事如此,悔不官家作驱使。
上堂拜姑身未知,下堂失身唯有死。
归来抱琴弹高楼,苦调不作离鸾愁。
东家聘,西家求,明珠火贝争委投。
河可干,石可泐,卢家女节不可勒。
生作只影娥,死作独根柏。
呜呼丈夫腐节随草莽,阿耳之风齐砥柱。
若道钱唐女淫苦,安得有此卢家女!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杨维桢(1296年-1370年),字廉夫,号铁崖、铁笛道人等。他是元朝末年和明初著名的诗人、文学家、书画家和戏曲家。杨维桢自幼聪颖,其父杨宏对他寄予厚望。他的诗歌清新脱俗,意境深远,常常描写自然风景和人民生活,具有鲜明的地方特色。此外,杨维桢还擅长书法和绘画,尤其是山水画和花鸟画。他的画作与诗歌一样清新脱俗、自然流畅。

关键词解释

  • 生作

    读音:shēng zuò

    繁体字:生作

    意思:犹蛮干。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岂有此理!这事可是蛮来生作得的!”
      ▶《儿女英雄传》第二六回:“姐姐,这便算蛮来生作?”

    解释:

  • 只影

    读音:zhī yǐng

    繁体字:衹影

    意思:(只影,只影)
    谓孤独无偶。
      ▶南朝·宋·鲍照《野鹅赋》:“立菰蒲之寒渚,托只影而为双。”
      ▶宋·苏轼《送金山乡僧归蜀开堂》诗:“振衣忽归去,只影千山里。”<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