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唐守楩蹈江死,以此哭之》 陆机感逝当年赋,宋玉悲来何处秋?

陆机感逝当年赋,宋玉悲来何处秋?

意思:陆机感消失当年赋,宋玉悲来何处秋季?

出自作者[近代]宁调元的《唐守楩蹈江死,以此哭之》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标题是《一呼一吸一障碍》,它是一首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命运和历史的深刻思考的诗。 首联“一呼一吸一障碍,始信不如归去休。”描绘了生活中的起伏和无常,如同呼吸一样自然,让人深感困扰和无奈,因此相信不如归去,不再受这种生活的困扰。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比喻和深沉的感叹,表达了作者对生活的深刻理解。 颔联“楚水楚山皆是恨,蛮烟蛮雨那堪愁。”进一步描绘了作者所处的环境和内心的感受。楚水楚山象征着作者所处的艰难环境,而蛮烟蛮雨则象征着作者所面临的困境和挑战。这一联通过生动的描绘,表达了作者内心的痛苦和无助。 颈联“陆机感逝当年赋,宋玉悲来何处秋?”引用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对过去的回忆和对未来的迷茫。陆机感逝是形容对逝去的事物的怀念,而宋玉悲来则表达了对未来的迷茫和无助。这一联通过历史典故,表达了作者内心的复杂情感。 尾联“国士无多沦落尽,青磷遥夜起山丘。”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英雄落寞的感慨。国士是指国家的精英和人才,但在这首诗中,他们几乎都落得沦落的下场,这让人感到深深的悲哀。而青磷遥夜则象征着国家的危机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一联通过描绘国家和英雄的形象,表达了作者对国家命运的深深担忧。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生动的比喻、描绘和引用,表达了作者对生活、命运和历史的深刻思考,以及对国家命运的担忧和对英雄落寞的感慨。这首诗的语言优美,情感深沉,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一呼一吸一障碍,始信不如归去休。
楚水楚山皆是恨,蛮烟蛮雨那堪愁。
陆机感逝当年赋,宋玉悲来何处秋?
国士无多沦落尽,青磷遥夜起山丘。
作者介绍
宁调元(1883—1913),中国近代民主革命烈士。字仙霞,号太一,笔名有辟支、屈魂,化名林士逸,湖南醴陵人。1904年加入华兴会,次年留学日本,并加入同盟会。回国后创办杂志,鼓吹反清革命,遭清政府通缉,逃亡日本。萍浏醴起义爆发后,回国策应,在岳州被捕,入狱3年。出狱后赴北京,主编《帝国日报》。1912年初在上海参加民社,创办《民声日报》。后赴广东任三佛铁路总办。二次革命期间来沪,参与讨袁之役。后赴武汉讨袁起义,二次革命失败后,宁调元不幸被捕,1913年9月25日在武昌英勇就义,年仅30岁。其诗篇激昂悲壮,风格沉郁,作品多写于狱中,著有《太一遗书》。

关键词解释

  • 宋玉

    读音:sòng yù

    繁体字:宋玉

    英语:Song Yu

    意思:战国时楚人,辞赋家。或称是屈原弟子,曾为楚顷襄王大夫。其流传作品,以《九辩》最为可信。
      ▶《九辩》首句为“悲哉秋之为气也”,故后

  • 何处

    读音:hé chǔ

    繁体字:何處

    英语:where

    意思:(何处,何处)
    哪里,什么地方。
      ▶《汉书•司马迁传》:“且勇者不必死节,怯夫慕义,何处不勉焉!”唐·王昌龄《梁苑》诗:“万乘

  • 当年

    读音:dāng nián

    繁体字:噹年

    英语:then

    意思:(当年,当年)
    I

     1.壮年。指身强力壮的时期。
       ▶《墨子•非乐上》:“将必使当年,因其耳目之聪明,

  • 感逝

    引用解释

    感念往昔。 北魏 高允 《徵士颂序》:“昔岁同徵,零落将尽,感逝怀人,作《徵士颂》。” 唐 白居易 《忆微之伤仲远》诗:“感逝因看水,伤离为见花。”

    读音:gǎn shì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