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木兰花》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意思:深夜里大风吹得竹林敲击着凉秋的声韵,千万片竹叶千万种声响都充满着怨恨。

出自作者[宋]欧阳修的《木兰花》

全文赏析

这首诗《别后不知君远近》是宋代词人欧阳修的作品。这首词以流水关情,写得百结萦回,而清新脱俗,真挚感人。 首句“别后不知君远近”似即景伤情,点明别后悬望对方而不得的愁苦。由于远隔千里,又不能确知对方行止,作者感到心中怅惘,此情此景令人凄凉。接下去“触目凄凉多少闷”一句,与前一句联系紧密,是“触目”而引起的联想,是“不知君远近”而产生的心理状态。这里一个“闷”字,既表明作者已深陷于苦闷之中,又隐隐传出对行旅者的关切和挂念。 “渐行渐远渐无书”,此句说的是对方越走越远,写出了音讯断绝,是痛苦的加深,也是思念的加深。其中包含着无限怅惘和失落感。“水阔鱼沉无处问”,此时,只觉得人去楼空,怅然若失。水阔是空间距离的远,鱼沉是音讯的断绝。这“无处问”有无法打听的意思,也透露出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的感伤。 词的下阕又另起一层,进一步描述“夜深风竹敲秋韵”这一典型环境中的“恨”。这“敲秋韵”三字给人一种身临其境的感觉。夜已深了,和着萧萧秋声,万叶千声都是离恨。用一“敲”字来描摹风竹雨声,把自然界的声音和人的情感交融在一起了。 “故欹单枕梦中寻”这一句意思是说:因此斜靠着单枕,希望梦中能寻到对方。然而梦又不成;灯又结蕊,灯结蕊好比花残败,好景不常而感到无比的悲伤。 这首词以清景无限来烘托、暗示、推动离人的惆怅,使抽象的情绪具有了感人的艺术形象。这种借景生情的手法使得整首词的含蕴更为丰富。 这首词的艺术特色主要在抒情不直露、委婉的特征上。全词淡化直抒胸臆的写法而是通过景物的渲染来传达情思、把思想感情寓于景物描绘之中。整首词几乎句句写景而唯其如此才能透露出无限的悲凉情怀。这种借景生情的手法使得整首词的含蕴更为丰富、更具有诗意、更耐人寻味。 这首词写别恨深情缠绵而不事雕琢,意致自然。作者善于选择富于情心的典型细节抒写刻肌入骨的离愁别恨。如“渐行渐远渐无书”一句将离别之痛表达得十分真切感人。同时又将思念之情与眼前之景自然地融为一体。又如“夜深风竹敲秋韵”和“故欹单枕梦中寻”两句都是以眼前景物作为遣愁之具而寄人相思之情。此外全词不事雕琢而多用白描手法真切地再现了抒情人的心境和个性风格使得整首词更富有艺术感染力。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别后不知君远近,触目凄凉多少闷!
渐行渐远渐无书,水阔鱼沉何处问?
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故欹单枕梦中寻,梦又不成灯又烬。
作者介绍 欧阳修简介
欧阳修(1007年8月1日-1072年9月22日),字永叔,号醉翁、六一居士,汉族,吉州永丰(今江西省吉安市永丰县)人,北宋政治家、文学家,且在政治上负有盛名。因吉州原属庐陵郡,以“庐陵欧阳修”自居。官至翰林学士、枢密副使、参知政事,谥号文忠,世称欧阳文忠公。累赠太师、楚国公。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苏洵、苏辙、王安石、曾巩合称“唐宋八大家”,并与韩愈、柳宗元、苏轼被后人合称“千古文章四大家”。

欧阳修是在宋代文学史上最早开创一代文风的文坛领袖。领导了北宋诗文革新运动,继承并发展了韩愈的古文理论。他的散文创作的高度成就与其正确的古文理论相辅相成,从而开创了一代文风。欧阳修在变革文风的同时,也对诗风、词风进行了革新。在史学方面,也有较高成就,他曾主修《新唐书》,并独撰《新五代史》。有《欧阳文忠集》传世。

关键词解释

  • 秋韵

    读音:qiū yùn

    繁体字:秋韻

    意思:(秋韵,秋韵)
    犹秋声。
      ▶北周·庾信《咏画屏风诗》之十一:“急节迎秋韵,新声入手调。”
      ▶宋·欧阳修《玉楼春》词:“夜深风竹敲秋韵,万叶千声皆是恨。”

  • 夜深

    读音:yè shēn

    繁体字:夜深

    英语:late at night; in the dead of night

    意思:犹深夜。
      ▶唐·杜甫《玩月呈汉中王》诗:“夜深露气清,江月满江城。”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