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挽董澜溪二首》 交新如旧识,世短惜长才。

交新如旧识,世短惜长才。

意思:交新不如旧相识,世上短可惜长才。

出自作者[宋]王珪的《挽董澜溪二首》

全文赏析

这首诗是作者在避难来到双溪时,对往事的回忆与感慨。 首联“六馆知名久,双溪避地来”,诗人回忆起在六馆避难的过去,那些知名的人和事历历在目。双溪是诗人的新居所,也是他在此避难的地方。这一联通过空间的变化,展现了诗人的生活变迁,同时也为下文的情感抒发做了铺垫。 颔联“交新如旧识,世短惜长才”,诗人表达了对新识旧交的深厚感情。尽管时间短暂,但他们的友情却如同旧识一样深厚。诗人对那些有才华的人感到惋惜,因为他们的生命短暂,无法充分展现自己的才华。这一联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感慨,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友情的珍视。 颈联“怅望中年别,飞腾暮景催”,诗人表达了对时光飞逝的感慨和对未来的怅惘。诗人对中年分别感到怅然若失,对暮年时光的催促感到无奈。这一联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 尾联“蟆陵他日泪,不独故人哀”,诗人通过对蟆陵的想象,表达了对故人的怀念和对未来的哀伤。蟆陵是诗人的故地,也是他过去生活的一部分。诗人想象着未来在这里的泪水,不仅仅是为了故人,更是为了自己的命运和未来的不确定性。这一联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未来的担忧,充满了对过去的怀念和对未来的期待。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往事的回忆和感慨,表达了诗人的情感和对人生的思考。诗中充满了对生命的敬畏和对友情的珍视,同时也充满了对未来的期待和对过去的怀念。整首诗情感真挚,语言质朴,是一首优秀的抒情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六馆知名久,双溪避地来。
交新如旧识,世短惜长才。
怅望中年别,飞腾暮景催。
蟆陵他日泪,不独故人哀。
作者介绍
王珪(1019年—1085年6月12日),字禹玉,北宋名相、著名文学家。祖籍成都华阳,幼时随叔父迁居舒州(今安徽省潜山县)。

仁宗庆历二年(1042年),王珪进士及第,高中榜眼。初通判扬州,召直集贤院。历官知制诰、翰林学士、知开封府等。神宗熙宁三年(1070年),拜参知政事。熙宁九年(1076年),进同中书门下平章事、集贤殿大学士。元丰五年(1082年),拜尚书左仆射兼门下侍郎。元丰六年(1083年),封郇国公。哲宗即位,封岐国公。旋卒于位,年六十七,赠太师,谥文恭。

关键词解释

  • 长才

    读音:cháng cái

    繁体字:長才

    意思:(长才,长才)
    优异的才能。
      ▶唐·白居易《答杜兼谢上河南少尹知府事表文》:“亚理以明慎选,专领以展长才。”
      ▶《金史•宣宗纪》:“内负长才不为人所知者,听

  • 旧识

    读音:jiù shí

    繁体字:舊識

    意思:(旧识,旧识)
    老相识;旧知。
      ▶南朝·陈徐陵《武皇帝作相时与岭南酋豪书》:“昔缘王事,游践贵乡,日想山川,依然旧识。”
      ▶唐·元稹《春月》诗:“四邻非旧识,无

  • 如旧

    读音:rú jiù

    繁体字:如舊

    造句: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