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雨中宿灵峰寺》 雁荡山中逢晚雨,灵峰寺里借绳床。

雁荡山中逢晚雨,灵峰寺里借绳床。

意思:雁荡山中逢晚雨,灵峰寺里借绳子床。

出自作者[宋]陈与义的《雨中宿灵峰寺》

全文赏析

这首诗《雁荡山中逢晚雨,灵峰寺里借绳床。只应护得纶巾角,还费高僧一炷香》是一首描绘雁荡山中的美丽景象和作者在此地遇雨,借宿灵峰寺,与高僧共话的场景的诗。诗中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美景的欣赏,对高僧的敬仰,以及对生活的感悟。 首句“雁荡山中逢晚雨,灵峰寺里借绳床”描绘了作者在雁荡山中遇到晚雨的情景。晚雨中的雁荡山更显其雄浑壮丽,而灵峰寺里的绳床则为作者提供了避雨的地方,同时也为读者展示了灵峰寺的宁静与和谐。 “只应护得纶巾角”一句,通过“只应”一词,表达了作者对灵峰寺高僧的敬仰之情。作者认为,高僧定会细心地保护他的纶巾,因为纶巾代表了作者的文人风雅,而这种风雅在晚雨中显得尤为珍贵。 “还费高僧一炷香”则表达了作者对高僧的感谢之情。他在灵峰寺借宿,得到了高僧的热情款待,而高僧为他点燃的香则表达了高僧对他的欢迎和祝福。这一句也暗示了作者在与高僧共话的过程中,受到了佛教思想的熏陶和感染。 整首诗通过对自然美景、人文景观和人际交往的描绘,展现了作者对生活的感悟和对高僧的敬仰之情。同时,诗中也表达了作者对自然的欣赏和对生活的热爱。整首诗语言简练,意境深远,值得一读。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雁荡山中逢晚雨,灵峰寺里借绳床。
只应护得纶巾角,还费高僧一炷香。
作者介绍 曾国藩简介
陈与义(1090-1138),字去非,号简斋,汉族,其先祖居京兆(今陕西西安),自曾祖陈希亮从眉州迁居洛阳,故为洛(今河南洛阳)人。他生于宋哲宗元祐五年(1090年),卒于南宋宋高宗绍兴八年(1138年)。北宋末、南宋初年的杰出诗人,同时也工于填词。其词存于今者虽仅十余首,却别具风格,尤近于苏东坡,语意超绝,笔力横空,疏朗明快,自然浑成,著有《简斋集》。

关键词解释

  • 灵峰

    读音:líng fēng

    繁体字:靈峰

    意思:(灵峰,灵峰)

     1.神仙或修道者居处的山峰。
      ▶唐·孟郊《寻裴处士》诗:“寒草不藏径,灵峰知有人。”
      ▶《云笈七籤》卷一•四:“﹝真人﹞遂隐遁华

  • 雁荡山

    解释

    雁荡山 Yàndàng Shān

    [Yandang Mountains] 中国浙江省东南部名山。号称“东南第一山”,主峰1,047米,为游览胜地,以峰、涧、瀑著称

    引用解释

  • 雨灵

    读音:yǔ líng

    繁体字:雨靈

    意思:(雨灵,雨灵)
    灵雨。好雨。
      ▶《三国志•魏志•管辂传》“风云并起,竟成快雨”裴松之注引三国·魏·管辰《管辂别传》:“云汉垂泽,蛟龙含灵,烨烨朱电,吐咀杳冥,殷殷雷声,嘘吸

  • 绳床

    读音:shéng chuáng

    繁体字:繩床

    意思:(绳床,绳床)

     1.《晋书•艺术传•佛图澄》:“迺与弟子法首等数人至故泉上,坐绳床,烧安息香,咒愿数百言。”
      ▶唐·玄奘《大唐西域记•印度总述》:“至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