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和伯寿秘监》 曾陪道论接清欢,屈指于今四十年。

曾陪道论接清欢,屈指于今四十年。

意思:曾陪道论接清欢,屈指至今四十年。

出自作者[宋]韩维的《和伯寿秘监》

全文赏析

这首诗《曾陪道论接清欢,屈指于今四十年》是一首深情的诗,它表达了作者对过去友人的怀念和对过去清静生活的向往。 首两句“曾陪道论接清欢,屈指于今四十年”,直接点明诗人与友人曾经一起谈论道论,这似乎是一种高深的哲学讨论,这使得诗人感到与友人的清欢时光是如此珍贵。而现在,他已数十年未与友人相见,这种深深的思念之情溢于言表。 接下来的两句“不用笙歌娱上客,直将风月待高眠”,表达了诗人对简单生活的向往。他不再需要用笙歌娱乐贵宾,他只想与风月、高眠为伴,这表现出他对宁静、简单生活的热爱。 “黄花一醉犹可否,白首相逢是偶然。”这两句诗进一步表达了诗人对时光流逝的感慨和对与友人白首重逢的期待。即使黄花已老,他们是否还能一醉同欢?然而,白首相逢毕竟是一种偶然,他们也许会在某个时刻再次相遇。 最后两句“便欲投冠结闲伴,家山况与碧嵩连。”诗人表达了他想要辞去职务,和家人一起过上闲适的生活。他的家山与碧绿的嵩山相连,这似乎暗示着诗人对自然、清静生活的向往。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回忆过去与友人的清欢时光和对简单、宁静生活的向往,表达了诗人深深的怀旧之情和对生活的热爱。这种情感真挚而深沉,令人感动。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曾陪道论接清欢,屈指于今四十年。
不用笙歌娱上客,直将风月待高眠。
黄花一醉犹能否,白首相逢是偶然。
便欲投冠结闲伴,家山况与碧嵩连。
作者介绍
韩维(1017年~1098年),字持国,祖籍真定灵寿(今属河北),开封雍丘(今河南杞县)人。韩亿子,与韩绛、韩缜等为兄弟。以父荫为官,父死后闭门不仕。仁宗时由欧阳修荐知太常礼院,不久出通判泾州。

关键词解释

  • 清欢

    读音:qīng huān

    繁体字:清歡

    意思:(清欢,清欢)
    清雅恬适之乐。
      ▶唐·冯贽《云仙杂记•少延清欢》:“陶渊明得太守送酒,多以舂秫水杂投之,曰:‘少延清欢数日。’”宋·邵雍《名利吟》:“稍近美誉无多取,纔

  • 屈指

    读音:qū zhǐ

    繁体字:屈指

    英语:count on one\'s fingers

    意思:
     1.弯着指头计数。
      ▶《三国志•魏志•张郃传》:“屈指计亮粮不至十日。”
      

  • 于今

    读音:yú jīn

    繁体字:於今

    英语:now

    意思:(参见于今)

     1.至今。
      ▶《书•盘庚上》:“先王有服,恪谨天命,兹犹不常宁,不常厥邑,于今五邦。”
      ▶三

  • 道论

    读音:dào lùn

    繁体字:道論

    意思:(道论,道论)
    道家的理论。
      ▶《史记•太史公自序》:“太史公学天官于唐都,受《易》于杨何,习道论于黄子。”
      ▶南朝·宋·谢灵运《述祖德诗》之一:“委讲辍道论,

  • 十年

    读音:shí nián

    繁体字:十年

    意思:形容时间长久。
      ▶《左传•僖公四年》:“一薰一莸,十年尚犹有臭。”
      ▶杨伯峻注:“十年,言其久也。”
      ▶唐·贾岛《剑客》诗:“十年磨一剑,霜刃未曾试。”<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