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壶中天/念奴娇》 篆径通花,花多迷径,难省来时路。

篆径通花,花多迷径,难省来时路。

意思:篆书直接通花,花多迷径,难省来时路。

出自作者[宋]张炎的《壶中天/念奴娇》

全文赏析

这首诗歌描绘了一个幽静园林中的宴乐场景,营造了一种清雅、恬静的氛围。诗歌穿幽透密,通过细腻的描绘,让人感受到园林之美和生活的惬意。同时,诗人也表达了对自然和生活的热爱之情。 诗歌开头“穿幽透密,傍园林宴乐,清时钟鼓”描绘了穿过幽静的小路,到达园林宴乐的场景。这里既有清幽的环境,又有欢乐的气氛。“帘隔波纹分昼影,融得一壶春聚”进一步描绘了园林中的景色,用“一壶春聚”形象地表现了园林中春意盎然的景象。 接着,“篆径通花,花多迷径,难省来时路”描绘了园林中的小路和繁花似锦的景象,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自然之美的陶醉之情。而“缓寻深静,野云松下无数”则表现了诗人寻找更深处的幽静,以及松树下遍布的野云。 下阕“空翠暗湿荷衣,夷犹舒啸,日涉成佳趣”描绘了诗人穿着被空翠湿润的荷衣,从容漫步,发出舒畅的长啸,享受着日常生活中的美好趣味。而“香雪因风晴更落,知是山中何树”则表现了诗人对园林中落花的赞美之情,同时也展现了诗人对自然的敏锐感受。 最后,“响石横琴,悬崖拥槛,待月慵归去”描绘了诗人弹琴奏乐,倚槛赏月的场景,表达了诗人对生活的满足和享受。而“忽来诗思,水田飞下白鹭”则是诗人突如其来的诗兴,以及水田上飞翔的白鹭,为整首诗歌增添了生动的一笔。 整首诗歌通过对园林景色的细腻描绘,展现了生活的惬意和自然的美好,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生活和自然的热爱之情。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穿幽透密,傍园林宴乐,清时钟鼓。
帘隔波纹分昼影,融得一壶春聚。
篆径通花,花多迷径,难省来时路。
缓寻深静,野云松下无数。
空翠暗湿荷衣,夷犹舒啸,日涉成佳趣。
香雪因风晴更落,知是山中何树。
响石横琴,悬崖拥槛,待月慵归去。
忽来诗思,水田飞下白鹭。
作者介绍 陆游简介
张炎(1248-约1320),南宋最后一位著名词人,字叔夏,号玉田,又号乐笑翁。临安(今浙江杭州)人,祖籍秦州成纪(今甘肃天水)。贵族后裔(循王张俊六世孙)。祖父张濡,父张枢,皆能词善音律。前半生富贵无忧。1276年元兵攻破临安,南宋亡,张炎祖父张濡被元人磔杀,家财被抄没。此后,家道中落,贫难自给,曾北游燕赵谋官,失意南归,长期寓居临安,落魄而终。

著有《山中白云词》,存词302首。

关键词解释

  • 通花

    读音:tōng huā

    繁体字:通花

    意思:用通草制作的花。
      ▶宋·陶谷《清异录•女及第》:“齐、鲁、燕、赵之种蚕收茧讫,主蚕者簪通花,银碗谢祠庙。村野指为女及第。”

    解释:1.用通草

  • 迷径

    读音:mí jìng

    繁体字:迷徑

    意思:(迷径,迷径)
    犹迷路。
      ▶《宋书•谢灵运传》:“被宿莽以迷径,睹生烟而知墟。”
      ▶南朝·梁·刘孝威《赋得曲涧诗》:“菱舟失道去,归凫迷径来。”
      ▶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