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春日山西寄王允原知司(五首。并序)》 花时无处不黄鹂,偏到垂杨着意啼。

花时无处不黄鹂,偏到垂杨着意啼。

意思:花时无处不黄鹂,偏到垂杨在意哭。

出自作者[明]杨基的《春日山西寄王允原知司(五首。并序)》

全文赏析

这首诗《花时无处不黄鹂》是一首优美的春日诗,通过对黄鹂、垂杨、便面、障泥、踏歌、旋舞等春天的景象和人们春日活动的描绘,表达了诗人对春天的喜爱和怀念之情。 首联“花时无处不黄鹂,偏到垂杨着意啼。”直接描绘了春天的景象,黄鹂无处不在,垂杨则特别地多情,不断地啼叫。诗人通过拟人化的手法,将黄鹂和垂杨赋予人的情感,生动地表现了春天的活力和生机。 颔联“人立晚风携便面,马临春水惜障泥。”进一步表现了人们在春日里的活动。晚风中人们携带着便面沐浴其中,马儿在春水边因为障泥的减少而感到惋惜。这里通过具体的场景描绘,表现了人们在春日里的悠闲和自在。 颈联“踏歌趁拍催腔急,旋舞回身应节齐。”描绘了人们春日里的娱乐活动,踏歌、催腔、旋舞、应节,表现了人们生活的欢乐和和谐。 尾联“遥想故山行乐地,紫苔侵遍十年题。”最后,诗人由近及远,由实及虚,遥想故山行乐之地,感叹时光飞逝,紫苔侵遍十年前的题字。这里既有对过去的怀念,也有对时光流逝的感慨。 整首诗语言优美,意境深远,通过对春天景象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和对时光的感慨。同时,诗中也透露出一些淡淡的乡愁和怀旧之情。整首诗的韵律优美,读起来朗朗上口,是一首非常优秀的春日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花时无处不黄鹂,偏到垂杨着意啼。
人立晚风携便面,马临春水惜障泥。
踏歌趁拍催腔急,旋舞回身应节齐。
遥想故山行乐地,紫苔侵遍十年题。
¤
作者介绍 杨基简介
杨基(1326~1378)元末明初诗人。字孟载,号眉庵。原籍嘉州(今四川乐山),大父仕江左,遂家吴中(今江苏苏州),“吴中四杰”之一。元末,曾入张士诚幕府,为丞相府记室,后辞去。明初为荥阳知县,累官至山西按察使,后被谗夺官,罚服劳役。死于工所。

杨基诗风清俊纤巧,其中五言律诗《岳阳楼》境界开阔,时人称杨基为“五言射雕手”。少时曾著《论鉴》十万余言。又于杨维桢席上赋《铁笛》诗,当时维桢已成名流,对杨基倍加称赏:“吾意诗境荒矣,今当让子一头地。”杨基与高启、张羽、徐贲为诗友,时人称为“吴中四杰”。

关键词解释

  • 垂杨

    读音:chuí yáng

    繁体字:垂楊

    英语:weep Simon poplar

    意思:(垂杨,垂杨)

     1.垂柳。古诗文中杨柳常通用。
      ▶南朝·齐·谢朓《隋王鼓吹曲•入朝曲

  • 着意

    读音:zhuó yì

    繁体字:著意

    英语:act carefully

    意思:(参见着意)

     1.有意;集中注意力。
      ▶宋·辛弃疾《卜算子》词:“着意寻春不肯香,香在无寻处。”

  • 黄鹂

    读音:huáng lí

    繁体字:黃鸝

    英语:troupial

    意思:(黄鹂,黄鹂)
    鸟名。身体黄色,自眼部至头后部黑色,嘴淡红色。叫的声音很好听,常被饲养作笼禽。吃森林中的害虫,对林业有益。也叫鸧

  • 花时

    引用解释

    1.百花盛开的时节。常指春日。 唐 杜甫 《遣遇》诗:“自喜遂生理,花时甘緼袍。” 宋 王安石 《初夏即事》诗:“晴日暖风生麦气,緑阴幽草胜花时。” 明 袁宏道 《除夕观诸公饮》诗:“角杯穷酒事,分帖记花时。”

    2.开花的时期。 清 俞樾 《茶香室续钞·娑罗树》:“观诸书所载娑罗树,不独此山有之,然其生特异凡木,树数百枝

  • 无处

    读音:wú chǔ

    繁体字:無處

    意思:(无处,无处)
    I

     1.无所处。谓没有处置的理由。
       ▶《孟子•公孙丑下》:“若于齐,则未有处也。无处而餽之,是货之也。”
       ▶赵岐注:“我在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