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忆友怀野寺旧居(一作答司空文明怀野寺旧居》 自嫌野性共人疏,忆向西林更结庐。

自嫌野性共人疏,忆向西林更结庐。

意思:嫌自己野外性与人疏远,记得向西林再结庐。

出自作者[唐]李端的《忆友怀野寺旧居(一作答司空文明怀野寺旧居》

全文赏析

这是一首诗,作者在诗中表达了自己疏远世俗,向往山林隐逸生活的情感,同时也表达了对友人不断寄来书信的感激之情。 首句“自嫌野性共人疏”,直接表达了作者对于自己性格中与世无争,崇尚自然的一面,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野性”一词,既指作者自己的性格,也指山林间的自然气息和野趣。而“共人疏”则表达了作者与世无争的态度,疏远人群,更接近自然。 “忆向西林更结庐”一句,则表达了作者对于隐逸生活的向往。西林,一般被理解为西边的山林,暗指作者心中的隐逸之地。结庐,意为建造房屋,这里指作者渴望在山林中筑屋而居,过上隐逸的生活。 “寄谢山阴许都讲,昨来频得远公书”,这两句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的感激之情。山阴许都讲和远公,都是作者在尘世中的朋友,他们不断的寄来书信,让作者感到温暖和安慰。同时,这也表达了作者对于友情的珍视和对于尘世的留恋。 整首诗情感真挚,表达了作者对于自然和友情的热爱,同时也流露出一种孤独和寂寞的情感。整首诗语言质朴自然,情感真挚动人,是一首优秀的山水诗。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自嫌野性共人疏,忆向西林更结庐。
寄谢山阴许都讲,昨来频得远公书。
作者介绍
李端(737—784),字正已,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唐代诗人。少居庐山,师事诗僧皎然。大历五年进士。曾任秘书省校书郎、杭州司马。晚年辞官隐居湖南衡山,自号衡岳幽人。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诗多为应酬之作,多表现消极避世思想,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其风格与司空曙相似。李端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今存《李端诗集》三卷。其子李虞仲,官至兵部侍郎。

关键词解释

  • 西林

    读音:xī lín

    繁体字:西林

    意思:
     1.西面的树林。
      ▶三国·魏·阮籍《首阳山赋》:“蟋蟀鸣乎东房兮,鶗鴃号乎西林。”
      ▶唐·陈子昂《征东至淇门答宋十一参军之问》诗:“西林改微月,征旆空自持。”

  • 结庐

    读音:jié lú

    繁体字:結廬

    意思:(结庐,结庐)
    构筑房舍。
      ▶晋·陶潜《饮酒》诗之五:“结庐在人境,而无车马喧。”
      ▶唐·杜甫《杜鹃》诗之二:“我昔游锦城,结庐锦水边。”
      ▶《红楼梦

  • 野性

    读音:yě xìng

    繁体字:野性

    短语:兽性

    英语:savagery

    意思:
     1.难以驯服的生性。
      ▶汉·路乔如《鹤赋》:“故知野禽野性,未脱笼樊。”

  • 自嫌

    读音:zì xián

    繁体字:自嫌

    意思:
     1.自己不满自己。
      ▶宋·陆游《法云僧房》诗:“自嫌尚有人间念,却为春寒怯夜长。”
     
     2.自生疑忌;心有顾忌。
      ▶《三国志•魏书•邓艾传

  • 共人

    读音:gòng rén

    繁体字:共人

    意思:
     1.指敬谨供职的同僚。共,通“恭”。
      ▶《诗•小雅•小明》:“念彼共人,涕零如雨。”
      ▶朱熹集传:“共人,僚友之处者也。”
      ▶胡承珙后笺:“此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