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劝农 其六》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意思:若能超脱,隐居到高轨,敢不恭恭敬敬,敬赞美德。

出自作者[魏晋]陶渊明的《劝农 其六》

全文赏析

这首诗的主题是尊重和赞美那些追求道德、淡泊名利的人,同时批评那些只关心个人享乐、不关心社会的人。 首句“孔耽道德,樊须是鄙”中,“孔”指的是孔子,而“樊须”则是孔子的学生樊迟。这两句表达了对孔子耽于道德、追求高尚的敬仰之情,同时也批评了樊须的鄙陋之处。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两句则赞美了董仲舒乐于琴书、不问世事的生活态度。这两句通过描绘董仲舒的琴书和田园生活,表达了对淡泊名利、追求内心世界的赞美之情。 最后两句“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则是表达了对那些能够超脱世俗、投身于高尚事业的人的敬仰之情。这两句呼吁人们放下世俗的纷扰,投身于高尚的事业,并表示愿意以恭敬的态度来赞扬他们的德美。 整首诗通过对比和赞美,表达了对高尚道德的追求和对淡泊名利的赞美之情。同时,也提醒人们要放下世俗的纷扰,投身于有意义的事业,追求内心的平静和满足。这首诗具有深刻的哲理和启示意义,值得人们深思和品味。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孔耽道德,樊须是鄙。
董乐琴书,田园不履。
若能超然,投迹高轨,敢不敛衽,敬赞德美。
作者介绍 陶渊明简介
陶渊明(352或365年—427年),字元亮,又名潜,私谥“靖节”,世称靖节先生,浔阳柴桑(今江西省九江市)人。东晋末至南朝宋初期伟大的诗人、辞赋家。曾任江州祭酒、建威参军、镇军参军、彭泽县令等职,最末一次出仕为彭泽县令,八十多天便弃职而去,从此归隐田园。他是中国第一位田园诗人,被称为“古今隐逸诗人之宗”,有《陶渊明集》。

关键词解释

  • 敛衽

    读音:liǎn rèn

    繁体字:斂衽

    英语:straighten one\'s lapels

    意思:(敛衽,敛衽)

     1.整饬衣襟,表示恭敬。
      ▶《战国策•楚策一》:“一国之

  • 超然

    读音:chāo rán

    繁体字:超然

    短语:不亢不卑 自豪 大智若愚

    英语:aloof

    意思:
     1.远貌;高貌。
      ▶汉·班彪《王命论》:“超然远览,渊然

  • 投迹

    读音:tóu jì

    繁体字:投跡

    意思:(投迹,投迹)
    见“投蹟”。

    解释:1.亦作\"投迹\"。 2.举步前往,投身。

    详细释义:投身。文选?扬雄?解嘲

  • 高轨

    读音:gāo guǐ

    繁体字:高軌

    意思:(高轨,高轨)

     1.高尚的行为规范。
      ▶《后汉书•桥玄传》:“故太尉桥公,懿德高轨,泛爱博容。”
      ▶《宋书•刘景素传》:“今陛下尊英雄之高轨,振逸世

  • 敢不

    读音:gǎn bù

    繁体字:敢不

    意思:犹言说不定。
      ▶洪深《走私》:“哼,怀里敢不还揣着手枪!”
    ------------------------------
    敢不
     补义条目
    哪敢不;不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