搜索
首页 《送李中丞赴辰州》 暮雨山开少,秋江叶落迟。

暮雨山开少,秋江叶落迟。

意思:暮雨山开少,秋江落叶迟。

出自作者[唐]韩翃的《送李中丞赴辰州》

全文赏析

这首诗《白羽逐青丝,翩翩南下时。巴人迎道路,蛮帅引旌旗。暮雨山开少,秋江叶落迟。功成益地日,应见竹郎祠》是一首描绘南方边疆战争场面的诗。下面是对这首诗的赏析: 首联“白羽逐青丝,翩翩南下时”,诗人以生动的笔触,描绘了战士们头上的白羽箭簇随着他们步伐轻快、飘逸起舞的情景。这一场景,给人以壮美的艺术感受。同时,“翩翩南下”四字还隐含着诗人对战士们即将踏上征途的关切和忧虑。 颔联“巴人迎道路,蛮帅引旌旗”,诗人进一步描写了战争即将来临的紧张气氛和战士们威武雄壮的气势。巴人,指南方少数民族;蛮帅,指蛮族将领。这两句诗描绘了少数民族对汉军将士的欢迎和对战争的期待,以及汉军将士们高举旌旗、威风凛凛的场景。 颈联“暮雨山开少,秋江叶落迟”,诗人描绘了战前的寂静和秋天的景象,暗示着战争即将来临。暮雨,指傍晚时分下的雨;山开少,暗示着山间的寂静和等待;秋江叶落迟,则描绘了秋天的景象和江边落叶的凄凉。这两句诗给人以沉静、凄凉的感觉,为即将到来的战争渲染了气氛。 尾联“功成益地日,应见竹郎祠”,诗人以期待和感慨的心情结束了全诗。益地日,指战争胜利的日子;竹郎祠,指战争中牺牲的士兵们的纪念祠。这两句诗表达了诗人对即将到来的战争的期待和对士兵们的敬意和怀念。 总的来说,这首诗通过对南方边疆战争场面的描绘,表现了诗人对战争的关注和对士兵们的同情。诗中运用了生动的比喻和细节描写,使得诗歌具有强烈的艺术感染力。同时,诗人还通过诗歌传达了对和平的向往和对士兵们的敬意,使得诗歌具有深刻的思想内涵。

相关句子

诗句原文
白羽逐青丝,翩翩南下时。
巴人迎道路,蛮帅引旌旗。
暮雨山开少,秋江叶落迟。
功成益地日,应见竹郎祠。
作者介绍 高适简介
韩翃,字君平,南阳(今河南南阳)人,唐代诗人。是“大历十才子”之一。天宝13年(754)考中进士,宝应年间在淄青节度使侯希逸幕府中任从事,后随侯希逸回朝,闲居长安十年。建中年间,因作一首《寒食》而被唐德宗所赏识,晋升不断,最终官至中书舍人。韩翃的诗笔法轻巧,写景别致,在当时传诵很广泛。著有《韩君平诗集》。

关键词解释

  • 暮雨

    读音:mù yǔ

    繁体字:暮雨

    意思:傍晚的雨。
      ▶宋·柳永《八声甘州》词:“对萧萧暮雨洒江天,一番洗清秋。”
      ▶许地山《空山灵雨•爱底痛苦》:“暮雨要来,带着愁容的云片,急急飞避。”

名句 | 成语 | 杂谈 | 词典 | 字典 | 拼音 | 谜语 | 拆字 | 造句 | 诗词上一句 | 诗词下一句 | 名字赏析 | 人物 | 其他 | 今日天气诗词 | 热门搜索 Copyright © 湘ICP备17014254号